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储层预测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重点研究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的沉积、储层特征和成因及控制因素、古地貌恢复、裂缝预测和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等。明确了研究区奥陶系储层为超低基质孔的致密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为本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指出了研究区构造特征:二叠系以下为一巨型向北东倾没的鼻状隆起,二叠系~中三叠统为一北倾的斜坡,上三叠统~侏罗系为多个褶皱组成的平缓构造;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一直表现为西高东低,安8井区一直位于研究区的构造高部位。采用印模法恢复出本区二叠系沉积前的古地貌,划分出岩溶地貌单元,古地貌恢复表明,研究区古地貌总体表现为起伏不大,西高东低,相对高差最大约130米。综合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水系及古地貌等特征的分析,预测出研究区岩溶发育的有利区域位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出露区域和工区中部的中奥陶统灰岩出露区。由于岩溶发育的强烈非均质性,本文采用了波阻抗反演、属性提取、相干分析、裂缝预测等地震方法进一步预测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在地震方法预测的过程中,探讨了滑动时窗法提取子波、旋转相位相干法求取子波相位的方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精细标定。二维地震资料预测岩溶型储层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常规二维地震资料能够有效地反映溶洞和裂缝特征。采用主曲率法裂缝预测表明,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的最有利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和中北部,应力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综合地质、地震方法的预测结果,预测了本区奥陶系的最有利的勘探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