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葬俗—吴越国墓葬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述之吴越国泛指自唐乾宁三年(896)钱缪占据两浙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弘俶纳土归宋期间东南之割据政权。基于对这一政权内发现墓葬的分布、类型和年代的研究,结合对古代文献的梳理,来探讨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吴越国墓葬既有唐代传统,受中原王朝影响,又表现出独特性的复杂面貌。我们以907年为界,将之前的钱宽夫妇墓(临M23和临M24)以及临M22归入祖陵,将其后的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王、后陵,墓例有文穆王陵(杭M27)、王后马氏康陵(临M25)及苏州七子上一号墓;第二等级为王子和王母、妃墓,墓例有普光大师墓(临M20)和吴汉月墓(杭M26);第三等级为品官墓,墓例有临M21、杭M32和青柯M1、M2;第四等级为平民墓,墓例有上驮M23和乐清三座五代土坑墓。礼制以等级来“别尊卑、明贵贱”,并通过法制来维护。论礼法,钱宽夫妇墓应按唐制三品以上官员等级入葬。后梁追封钱宽为王后,其墓属于祖陵。就武肃王、文穆王等吴越国王陵而言,其面貌为依山为陵,陵园有园墙、神道、石刻、门阙等,陵旁有庙,玄宫三室,棺椁内用石及金玉等。目前所知的唐代帝陵应有的各要素,吴越国基本具备,但相对于唐及北宋帝陵而言,规模较小。吴越国墓葬所具有的区域性特征,是本土葬俗的重要反映。吴越国王陵地下部分虽有墓道,但未见天井和过道,墓室内不仅有彩绘壁画,而且是采用浮雕彩绘的形式,墓顶的天文图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准确的,随葬品中的越窑青瓷器,尤其是秘色瓷,乃吴越国特产。用于吴越国品官墓的双室船形墓,具有明显的长江下游地区特色和传统,且一直延续到北宋。这些特征是与其他区域墓葬相区别的主要依据。显然,吴越国墓葬呈现出的复杂面貌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唐代大一统王朝所推行的礼法必然影响至关中以外的各个地区。墓葬在保留传统葬俗的同时,又须符合礼与法的规范和约束。吴越国所处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中国文明多元发展中的重要一元,历经吴越文化、六朝文明、唐宋盛世之变迁,使得墓葬既具有俗的部分,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讲求礼法。因此,以礼、法、俗三者为主导,共同促成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吴越国墓葬的面貌。
其他文献
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眩晕、中风、阴痒、淋证等疾病,王丽华主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龙胆泻肝汤治疗下肢痹证亦可取得明显疗效。王丽华主任在诊疗中注重发散思维,提出"肝主
将硬脂酸分别与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反应,合成硬脂酸乙醇酰胺、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硬脂酸三乙醇胺盐和硬脂酸三乙醇胺酯。采用了低温法、高温法及一步法、两步法等合
微信小程序的诞生是私域流量系统化的一种方式,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和实力有限,因此通过私域流量的形式构建自己的客户群十分有必要,能够提高复购率,减少营销支出,增强营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PNL)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
随着社会发展和组织中脑力劳动者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组织管理必须通过员工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自我管理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最经济、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组
由宁波大学、宁波市计委、宁波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担的浙江省科委招标项目《宁波重点投资区发展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度研究》,89年8月通过省科委鉴定。该题课建立和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治疗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腹腔入路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6cm的嗜铬细胞
【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较少见的间叶性肿瘤,早期常无临床症状,表现为缓慢增大的肿块,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主要位于胸腹膜,胸腹膜外者主
采用混凝沉淀-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酱菜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工艺适合低盐度酱菜废水处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800.0~1 200.0 mg/L,NH4-N为20.0~40.0 mg/L,TP
社会权,在宪法学上,通常指个人要求国家提供直接的、实体性、必要的积极作为的权利,也称为积极权利,与以国家不作为为内容的自由权相区别。由于一般认为只有在经济、社会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