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人力车曾经在成都市交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成都市交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成都市人力车的大量存在,以拉车为生的人力车夫也就组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民国时期,成都市人力车夫构成了成都街头一幅独特的城市景图,人力车夫也就成了近代成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来源构成、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婚姻家庭状况等方面论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人力车夫群体的基本情况。论文包括前言、正文(共三部分)与结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人力车在我国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在成都的发展情况。1874年,人力车在上海兴起以后,随即传入我国其它城市。19世纪末,成都出现人力车,并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成都重要的交通工具。第二部分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成都人力车夫的来源构成、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婚姻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因四川城乡衰败,许多失业者被迫走上拉车的道路。但是,绝大多数人力车夫没有车子,只能向车公司租车。人力车夫在拉车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充满了心酸屈辱。由于要缴纳高额的车租等费用,成都市人力车夫每天的收入少得可怜。许多人力车夫家庭被迫借债过活,从而负债累累。为了生活,人力车夫不得不为生存而斗争。因为太穷,不少人力车夫没有成家。不过,已婚者大多是在沦为拉车之前或者是来成都之前成的家,而拉车期间结婚的非常之稀少。第三部分探讨了成都市人力车的废除以及成都人力车夫的最终归宿情况。因乘坐人力车不人道,有人提出应废除人力车。由于实际操作困难,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才正式提出废除人力车计划。不过,因情况复杂,成都市废除人力车的计划最终不了了之。但随着成都市公共汽车的发展,人力车最终退出了成都市的交通历史舞台。1958年以后,人力车在成都基本绝迹。本文认为成都人力车夫工作辛苦,生活艰难,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大众生存艰难,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在奔跑的人力车夫身上,既看到了人力车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又体现出了这一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及与社会其他层面的关系。人力车夫问题折射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及城市发展的畸形。对人力车夫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民国时期成都社会各面相的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