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作为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在疾病中起主要作用。该病主要影响育龄期妇女。在疾病普及和严重程度上有种族特异性。近年来通过GWAS研究发现大量SLE的易感基因,并且主要是通过相关分子通路的方式在SLE发病中起作用。因此为SLE新的病因学提供线索。总结近五年SLE易感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6条重要功能通路在SLE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团队通过GWAS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SLE与CDKN1B(rs34330)基因相关性研究,并且进行了基因型-表型分析。CDKN1B是通过T细胞信号通路。CDKN1B基因定位于12p13区域,编码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细胞抑制器,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在抑制细胞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T淋巴细胞。通过负面调控者细胞周期性蛋白(cyclindependent-kinase2,CDK2)/细胞周期蛋白E和CDK2/细胞周期蛋白A复合物,从而调控着细胞循环从G1期到S阶段的进程。在GIP1IP10期和G1期早期,P27K的表达和稳定性是最大的,随着过渡到G1期,P27K逐渐退化,CDK2/细胞周期蛋白E和CDK2/细胞周期蛋白A复合物活动性逐渐增强从而刺激细胞增殖。若干致有丝分裂(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激酶,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和抗细胞增殖(TGFB/SMAP)的信号转导通路调节P27KIP1表达和活动。因此,可以说P27KIP1掌握着细胞的命运。目的研究位于CDKN1B上游的5′非编码区的SNP位点rs34330基因型与SLE的17项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深入理解CDKN1B的基因型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病例(如有蝶形红斑和无蝶形红斑的患者,ANA阳性和ANA阴性)分析确定与SNP点rs34330相关的临床表型,然后行病例-对照分析(如有蝶形红斑的患者/无蝶形红斑的患者和正常对照,ANA阳性和正常对照),并且进行遗传模式分析来进一步确定rs34330对SLE的易感性和对不同临床表型所贡献的风险大小。本研究分析了最小等位基因与发病年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肾脏损伤,关节炎,血管炎,血液病变,神经病变,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和c3补体等17项表型之间的关联性。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出P值,95%CI, OR值,其中P <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DKN1B(rs34330)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型C3(P=0.039,OR=0.81)和RNP(P=0.044,OR=1.27)相关,而与发病年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肾脏损伤,浆膜炎,关节炎,血管炎,口腔溃疡,血液病变,神经病变,免疫学异常,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无关。关联信号rs34330(12p13)的遗传模式分析显性遗传模式最显著(P=1.87×10-4)。因此可以初步判断rs34330遗传模式是显性遗传模式。结论CDKN1B(rs34330)不仅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相关,而且可能与SLE的临床表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