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磷酸酶参与微生物共生影响大豆磷利用的生理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红壤是我国华南地区典型的农业土壤类型,其固磷能力强,导致土壤中累积态磷含量高,但作物难以吸收利用,因此,亟待提高作物磷效率,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利用。与有益微生物共生,以及促进酸性磷酸酶的分泌均能提高作物磷效率,提高土壤中累积态磷的利用潜力。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重要的有益共生菌。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是一类对提高磷效率有突出贡献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红壤上,接种根瘤菌对土著AMF,以及磷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报道还较少;在分子水平上,根瘤和菌根诱导增强表达的PAP可能的功能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两个磷效率不同的大豆品种和玉米为材料,在酸性红壤上进行不同磷处理和根瘤菌接种的单/间作田间试验,研究根瘤菌接种对大豆/玉米AMF侵染,以及磷活化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转基因植株对根瘤诱导表达的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21的功能进行分析,解析其参与根瘤中磷代谢的可能机理;此外,借助菌根侵染结构和GUS染色的双定位分析系统,以及蛋白异源表达系统,研究菌根诱导表达的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33参与菌根共生系统的可能机理,从而解析有益微生物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参与作物磷高效利用的可能生理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施磷肥条件下,与常规施磷160 kg/hm2相比,减少施磷20%即130 kg/hm2,不减少大豆/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同时,磷处理显著影响大豆和玉米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40 kg/hm2低磷处理增加了大豆/玉米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田间磷肥有减施潜力。大豆/玉米间作体系具有明显间作优势,间作大豆作为贡献者,促进间作玉米的生长。2.测定大豆/玉米间作根系交互区养分显示,在施磷160 kg/hm2处理下,接种根瘤菌后显著增加根系交互区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施磷130 kg/hm2处理下,接种根瘤菌后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3.与低磷不接种根瘤菌相比,增加施磷或接种根瘤菌后,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氮磷含量和根瘤氮磷增量均显著增加。然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玉米植株氮磷含量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和玉米菌根侵染率均在35%60%之间,施磷显著影响大豆菌根侵染率,但对玉米菌根侵染率无影响。4.比较两个磷效率不同的大豆品种发现,在施磷130 kg/hm2和160 kg/hm2的不同间作模式和接种条件下,与磷低效大豆品种BD2相比,磷高效大豆品种BX10的产量、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植株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BD2。对玉米而言,在施磷130 kg/hm2的接种处理下,与BD2间作的玉米植株氮含量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要显著高于与BX10间作的玉米。5.对根瘤诱导表达的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21启动子转基因株系进行GUS组织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缺乏均显著影响GmPAP21的表达定位。未接种根瘤菌条件下,与LNHP和HNHP处理相比,GmPAP21在LNLP和HNLP处理下受磷饥饿诱导,GUS活性主要在根部、叶部、茎、花、荚和种子中较高,特别是在整个根部及根尖组织中GUS表达更为明显,而在LNHP和HNHP处理下,GUS活性在茎、花、荚和种子都较弱。接种根瘤菌处理后,GmPAP21在LNLP处理的植株根部和根瘤均表达明显,其次为花、茎、叶部和种子,但在HNLP和LNHP处理的根瘤中表达很低,而在HNHP处理的根瘤中不表达。6.过量表达GmPAP21转基因大豆植株接种根瘤菌水培试验表明,在高磷条件下,与野生型大豆相比,过量表达GmPAP21转基因植株显著降低了大豆植株干重、氮磷含量、根瘤干重,以及根瘤氮磷含量,而在低磷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间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明显。结合GmPAP21启动子分析结果表明,GmPAP21是一个新的响应大豆磷饥饿胁迫的紫色酸性磷酸酶,其除了参与植物内部磷的再利用,可能还参与大豆根瘤中的磷代谢。7.对菌根诱导表达的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33启动子转基因株系进行GUS组织化学定位分析,菌根侵染结构和GUS染色的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GmPAP33在根系的表达主要定位在含有丛枝膜结构的内皮层细胞中。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和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mPAP33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推测GmPAP33可能参与菌根丛枝膜结构中的磷循环再利用。8.GmPAP33生化功能分析表明,GmPAP33最适pH为4,最适温度为50℃,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对GmPAP33酶活性影响很大,二价阳离子Mg2+和Mn2+明显刺激了GmPAP33酶活性,其它阳离子K+、Na+、Ba2+、Al3+和Zn2+,化合物钼酸盐和EDTA反而抑制了GmPAP33酶活性。底物特异性分析发现,GmPAP33对所测试底物的活性均较低,表明所测试的底物均不是GmPAP33的最适底物。综合分析推测磷脂类物质可能是其最适底物。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GmPAP33是一个菌根诱导表达的新的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其可能参与了菌根丛枝膜结构中磷脂类物质的水解和磷的循环再利用。综上所述,减施磷肥都没有降低大豆/玉米产量;大豆玉米间作具有间作优势,能够明显提高玉米磷吸收和产量;根瘤菌接种效果明显,接种后根瘤性状显著改善,但对大豆和玉米磷吸收和产量促进效果不明显,表明酸性土壤上接种根瘤菌促进磷吸收的潜力还有待于多方面进行挖掘。根瘤诱导表达的GmPAP21除了参与植物内部磷的再循环利用,还参与了根瘤中的磷代谢。菌根诱导表达的GmPAP33可能参与了菌根丛枝膜结构中的磷脂类物质的水解和磷的循环再利用。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有益微生物途径提高土壤累积态磷的利用,以及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癌痛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SF-MPQ-2量表分别在2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癌痛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 d、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源,统计了广西各高校图书馆发表的论文3197篇,确定≥5被引频次的高被引论文366篇为研究样本,从被引文献的引用频次、年度分布、著者、机构、来
在本论文中,我们结合了三项研究来试图探讨技术整合与商业运作(例如市场运作、供应链运作等)不同项目运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使用技术手段来加强商业运作,这项研究将有助于
本文着眼于中小跨国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详述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力量——推动力量与吸引力量。并通过系统地分析这两种力量的内涵及作用形式,以及中小跨国企业在对外直
重视区域经济政策在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姜作培本文就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中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区域经济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调整、优化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取向、主要内容等作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近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但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从中长期看,全球经济走势取决于科技革命的演进、国际
总结4例长期腹膜透析并发包裹性腹膜硬化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腹部体征,重视肠道功能紊乱和腹膜黏连的征兆观察,解除肠梗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做好血
2015年1月25日至2月1日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在总结前两年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为自治区“两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再次赢
风能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导致风电大规模远距离单独外送会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采用大规模风电与近区火电配合,经特高压交直流联合外送(S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