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问题串教学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还需要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由于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教材于2014年才正式提出“情境+问题串”的教学方法,因此有关问题串教学的研究还未正式形成体系,没有可以参照的权威标准。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丰富问题串教学的相关研究,为教育者和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问题串的文献资料,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梳理出问题串的起源、步骤、原则、注意事项及作用的国内外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界定出问题串、“小学数学问题串”等核心概念。其次,在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串的设计情况后,笔者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了解教师对于问题串的价值认识、使用情况以及设计能力。同时还对两所小学的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为后面笔者提出问题串的设计策略打下基础。然后,笔者为了检验自己提出的问题串的教学策略是否行之有效,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实验前后的成绩比较来进行说明。最后,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趣味性浓厚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探究气氛浓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问题串可以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