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公民社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培育志愿精神成为高校教育者、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关于志愿精神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内涵和特征,剖析了大学生价值观与志愿精神的双向互动关系,从而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多种因素。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志愿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可行的对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缺乏价值认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重视不够;社会支持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一是要坚持大学生在志愿精神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要实现对志愿精神的价值认同,要做到志愿精神自我培育和志愿服务的知行合一。二是家长要注意自身良好道德形象的塑造,要以志愿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应与学校形成志愿精神培育的合力。三是高校要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与志愿精神培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课程教育在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搭建平台,应建立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四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更需要广泛的支持。政府、各种宣传媒体和公众应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