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策略”这一术语最早由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中提出。它是指说话者用来克服表达意图时遇到困难所采用的技巧。1980年,Canale和Swain提出交际能力的组成模式。他们认为,策略能力就是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即“学习者由于某种原因或是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在交际中遇到某种困难时运用一系列补偿性的语言或非语言手段的能力”(Canale & Swain,1980:30)。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要素,交际策略对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策略能弥补他们语言知识的不足,能帮助他们解决或处理各种交际问题,使交际渠道保持顺畅,让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策略研究表明,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对于二语学习者弥补有限语言资源和避免交际失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英语培训班中20名学生进行对比实证研究,调查了他们在口语交际中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以此来研究语言水平和任务类型对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的影响。这次研究与以往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区别。首先它采用了历时的观察。学习者在培训课程的初始和结束时分别参加了测试。这使得研究者不仅可以分析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还能对学习者在经过四个半月的培训后是否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有所发展进行研究。其次,本次研究采用的任务类型更加多样化,在研究任务对交际策略的影响时更为可靠。所有学生的口语产出均被录音机录下以便分析。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类型对交际策略的影响远大于语言水平。任务本身的特点预先决定了交际策略的使用类型。同时,研究者提出一个新的解释,认为学习者对任务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他们交际策略的使用。但是,本次研究并没有发现学习者的交际策略在几个月中有什么发展。除此之外,研究对基于母语的策略,学习者如何缓解交际压力等方面也作了探讨。本文作者希望此次研究能为中国交际策略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从而为更好地促进二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