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携带Gαi2ctp的相关质粒和病毒,通过比较电穿孔法、腺病毒转染法和9型腺相关病毒转染法转染Giα2ctp基因至乳鼠心肌细胞,比较不同方法的转染效率、心肌毒性以及对胆碱类药物迷走效应的拮抗作用,探寻Gαi2ctp基因功能表达的最适转导途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DC316-Gαi2ctp-mCMV-EGFP、重组腺病毒rAd-Gαi2ctp-mCMV-EGFP和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AW9-Gαi2ctp-IRES-EGFP以及相对应未携带Gαi2ctp的对照组。三种方法转染携带免疫荧光蛋白(EGFP)的Gαi2ctp目的基因至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找寻最佳电转参数和病毒最佳感染复数(MOI);比较最佳参数下不同方法转染情况和最大效率;AlamarBlue法测各时间点还原比率评估心肌毒性,western-blot法检测Gαi2ctp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分别将Gαi2ctp基因组、无基因组和空白对照组,以最适浓度的卡巴胆碱干预各组细胞,通过计数细胞整体搏动频率比较三种方法下Gαi2ctp基因的抗迷走效应差异。结果:成功构建携带Gαi2ctp的真核转染质粒、rAd和rAW9。电穿孔最佳设置为:电压:200V,脉冲时程:2ms,脉冲次数:4次/分,脉冲间隔:60s,细胞浓度:1×106/ml,质粒浓度:5ug/ml,电穿孔12h后细胞平均存活率为57.3%; rAd和rAW9最佳MOI分别为250pfu/cell和1×107vg/cell。三种方法最佳参数下转染效率分别为:质粒组:(54.2±4.8)%于2d、rAd组:100%于1.5d和rAW9组(59.2±4.4)%于4d;第11d转染效率分别为(30.1±6.6)%(12±3.4)%和(36±6.1)%; Western-blot法验证三组Gαi2ctp-EGFP蛋白成功表达;rAW9组在全观察期11d内细胞活性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d后电穿孔组和rAd组细胞活性开始明显下降且后者较显著(P<0.05)。卡巴胆碱以最佳起效浓度1μmol·L-1干预培养3d的各组细胞,发现Gαi2ctp基因组较无基因组具有明显的抗卡巴胆碱迷走效应(P<0.05),但Gαi2ctp基因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转染方法皆可有效转染乳鼠心肌细胞,但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电穿孔法转染迅速、转染效率尚可,但对细胞具有较大的破坏力;rAd法转染效率最高可达100%、但表达时间较短、心肌毒性较大;AVV9法转染起效较慢但能够稳定长时间表达且生物安全性最好。三种方法皆可有效表达Gαi2ctp并发挥拮抗迷走变时效应且各具特点,其中AVV9法更为稳定和高效。综合三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评价,AVV9法优于电穿孔法和rAd法。该实验为Gαi2ctp基因转染治疗房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