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概念是指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VCI中的“血管性”不仅是指缺血,还包括任何形式的血管病变,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多发性梗死、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单发关键部位梗死(single strategic infarct)、低灌注、出血、血液病、其他。血管性认知障碍也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既往人们只关注神经功能的变化,而很少关注其认知功能的改变。国外研究证实了伴有或不伴有痴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认知功能的下降。临床研究表明脑血管性疾病引起脑重要区域的执行功能、行为和记忆的损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理,主要认为胆碱能递质的含量低下,而其他的发病机理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后会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神经细胞变性、软化、萎缩等,导致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会引起脑组织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这以前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研究重点,但近年来国外有动物实验表明血管性认知障碍中IL-6等炎症指标也明显增高,为我们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氧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物反应,其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加重痴呆的程度。在国外的动物实验中,已经足够的资料表明氧化损伤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密切关系。对于其确切的氧化损伤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炎症及氧化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周振华等研制的可控程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用SD大鼠制作重度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模型,模型成功成模第二天药物治疗A组的大鼠每天按5mg·kg-1舒降之悬浮于10%甘油中灌胃给药,每日1次,治疗B组大鼠按每天按104mg·kg-1之乐悬浮于10%甘油中灌胃给药,对照组用等量甘油灌胃,每日1次,假手术组用等量甘油灌胃,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