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要求,两者间能否实现珠联璧合,不但关系着构建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随着税收、土地出让等竞争模式空间的不断缩小,地方政府的主要竞争策略也逐步扩展至财政支出领域。如何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竞争规则,保持原有竞争优势,引导其转向为高质量发展而竞争,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应有之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应立足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和协调”五个维度来构建完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本文同时采用全新构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指标,完善了高质量发展结果和效率双重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实证方面,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互动形式,随后构建了空间自滞后模型经验分析了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政府与省内地级市之间财政支出竞争程度均显著高于它与省外相邻地级市的竞争程度。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主要动因应归结于标尺竞争机制,资源流动和溢出效应仅在很小的地理范围和经济临近的城市间存在。此外,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使得邻近城市间为争夺有限的财政资源形成了财政支出的恶性竞争。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社会性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非社会性支出竞争。财政支出竞争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结论仅在东中部地区成立,西部地区并未出现“为高质量发展而竞争”的现象;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扭曲效应却高于东中部地区。机制分析显示,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通过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传导途径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
其他文献
福柯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他以特立独行的视角被德勒兹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多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开始。福柯用后现代的微观视角重新阐释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对立的斗争模式,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福柯采用了一种激进的话语批判逻辑、微观权力运作的逻辑,用微观权力理论补充、丰富了历史唯物
学位
增强现实是伴随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而生成的一种现实情境,作为一种人工世界图景日益获得其世界意义。因而,将增强现实纳入哲学视野,对其进行本质论的思索和价值论的评析就成为当代哲学思考的一个主题。由于增强现实虽然是一个“热词”,却也是一个含义未完全得到甄定的新词。因而本文在第一章循着现实、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现实理解进路,借助于现实、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关系,阐析了增强现实以虚拟技术助力现实呈现的理论内涵。
学位
人生哲学是方东美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专项研究,其人生哲学内容广阔,涵盖本体论、修养论、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内容。在研究中,方东美以中国文化本位的姿态,继承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及大乘佛学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中的观点与方法,在比较哲学视域下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人生哲学。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方东美的人生哲学。第一章主要关注方东美的本体论。本体论是人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指引着
学位
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境外经贸合作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创新平台和强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入高速拓展阶段。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经在4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在1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有82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占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数的72.57%,“一带一路”沿线已成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我国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影响我国的海外出口贸易。本文以贸易成本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钥匙,以贸易成本为桥梁来探讨解释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本文先在微观上,以企业获取最大化利润为假设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企业在面临出口贸易成本、海外设厂固定成本和比较优势收益等众多因素时,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是选择出口贸易
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贸易保护及民粹主义致使逆全球化思潮盛行,国际贸易日益转向区域化和网络化发展。东亚地区是全球贸易往来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增长迅速,区域经济的网络化特征明显。不过,随着地区贸易经济的发展,东亚地区多边贸易体系的不平衡性也逐渐凸显。  文章以东亚地区贸易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贸易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变。首先,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已有理论的基
学位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大幅降低利率,并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随着2015年美国经济企稳,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然而,进入2019年,温和的通胀压力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和不确定性增加,迫使美联储在同年7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降低25个基点,这次降息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回顾过去数十年的历史,美国每一次大的货币政策变动都会对全球的经济金融环境造成冲击。当
学位
西部地区基于资源优势,形成了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迫切需求。由于创新能够推动绿色发展,因此,提升创新能力就成为西部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论以及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有关创新、绿色发展以及创新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与绿
学位
伴随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发展,自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对外贸易规模增加,贸易总额上升,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存在,且处于扩大趋势,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幅度高于出口,该现状与我国遭遇进口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相关。当前关税贸易壁垒逐渐被非关税贸易壁垒取代,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最普遍实施的贸易措施,以各国向WTO通报TBT和SPS为主要手段,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竞争力,包括规定产品技术法规、检验检疫
在环境保护被纳入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后,绿色发展也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因此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厘清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成为中国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企业个体作为经济发展微观主体与环境规制作用客体的双重身份,从资金流通视角构建理论框架阐释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融资约束—资本配置”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地级市的环境规制数据和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