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非宾格假说,不及物动词还可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的唯一论元在表层结构中作主语,而在深层结构中则作宾语,承担受事的题元角色;而非作格动词的唯一论元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中均作主语,承担施事的题元角色。研究发现,二者的句法和语义特性会对习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语学习者经常在非宾格动词上出错,而很少在非作格动词上出错。Levin和Rappaport Havov(1995)认为不及物动词的内部差异是语义决定且由句法表征,故本研究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习得情况,旨在调查以下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否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进行区分?(2)英语非宾格动词之间的语义差异是否会影响习得?(3)中介语的非宾性相关知识如何发展?(4)学习者对非宾格性知识的习得能否完全?根据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86名中国英语学习者,按照各自的熟练度,分成中级水平、高级和类本族语三个实验组,同时设置由14名本族语者构成的控制组。利用网络问卷,对学习者的非宾格句法诊断式和NP-V结构的习得以及被动泛化情况展开调查。相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的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学习者可以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2)外部动因可以影响非宾格的动词的习得,即动词所诉动作产生的外部动因越强,其非宾格性相关句法特征就越难习得。(3)总体来说,中介语语法中非宾格性相关知识随着语言熟练度的提升而增加。但由于动词类型的不同,发展路径呈现水平不变型、“犁”型和线性上升三种形式。(4)类本族语学习者的表现与本族语者本不存在数据上的重大差异,学习者基本可以完全习得非宾格性部分相关知识。本研究从句法和语义层面探究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习得,进一步验证了非宾格假说,部分验证了非宾格陷阱假说,也丰富了中介语语法可变性的研究。此外,对非宾格动词的最终习得的研究也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提供了更多依据。同时,本研究的相关发现也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