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创PPP项目模式,是典型的私人参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随后这一合作模式逐渐扩散到全世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将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融资、维护及运营(按照生命周期的方式)等服务职能整合起来,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资产证券化可以作为实现PPP项目建设首轮融资后的再融资和退出的重要金融工具,目前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种经典投融资方式。在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信用增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国外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较为成熟且标的物种类丰富,与PPP项目结合时增信手段多种多样,兼顾效用及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为更多PPP项目的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目前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尝试较少,发行的产品增信方式较为单一,增信方式达到的效果不明显,其组合方式更是少的可怜。考虑到当前PPP项目的发展现状,增信方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本篇着眼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层面,采用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对比改进的方法,参照包东高速公路通行费项目案例,结合我国投资环境及制度规章,针对增信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从案例中分析了不足、给出了建议。在现有的法律环境、政策支持下,最大限度地解决PPP项目融资问题,为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更切实有效的增信方式,为下一步的大力推广提供合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