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改善经营成果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具有正向激励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革。根据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各级地方政府对企业R&D投资持续增加,这一举措虽然可以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带来资金援助,但也会带来企业、个人的“寻租”行为或政府官员的“创租”行为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各项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寻租”行为和“创租”行为发生的概率极大。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政府补贴、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展开了探索,为探究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相关文献梳理的情况来看,现有文献大多在讨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两者间的关系,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的研究较少,而选择农业企业为样本更是鲜有。根据资源配置理论,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是政府补贴—研发投入补贴或投资规模补贴—企业绩效,因此本文选择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在选择度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时,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现有研究多以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或专利申请量等单一指标来度量,较少使用综合指标进行表征。明确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对政府部门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政府补贴政策的作用原理,对政府补贴、技术创新能力与农业企业绩效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2014—2018年深沪两市146家农业类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创新理论、寻租理论及农业弱质性理论,运用Stata14.0软件实证研究政府补贴、技术创新能力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补贴政策与农业上市企业绩效间发挥的中介效应。理论方面,本文将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扩展了政府补贴政策的有关研究,还补充了“政府补贴—技术创新能力—农业企业绩效”这一研究路径,拓宽了研究思路。指标方面,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能力的五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形成一个指标用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可能地防止指标单一所导致的主观性和信息缺失。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直接补贴对农业企业财务绩效及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税收优惠能够激励农业企业财务绩效,而对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2)政府直接补贴、税收优惠与技术创新能力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3)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农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而对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中介效应检验结论: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直接补贴与农业企业财务绩效间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政府提供的直接补贴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作用于财务绩效;直接补贴政策能够对农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遮掩效应”间接影响市场绩效;税收优惠政策只能直接作用于财务绩效,而未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对农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市场绩效提升的直接激励效应不显著,但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遮掩效应”间接影响农业企市场绩效的提升。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我国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供政府部门以及农业企业经营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