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确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以此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村镇银行是银监会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金融持续良性发展而推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变了以往的农村金融改革以存量为主和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和方针,通过实行增量改革、推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性金融的方式来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问题,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本文介绍了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根据银监会规定对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市场定位以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通过对比分析了村镇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共同点、优缺点及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重点研究村镇银行竞争力,即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银行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运行绩效,有效提高银行运行绩效,有助于维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村镇银行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绩效,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学术界、政府及村镇银行经营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地区的村镇银行为样本,通过对宁波六家村镇银行的设立、发展状况、运行机制、经营情况等的分析,进而在YARON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宁波六家村镇银行经营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宁波六家村镇银行的运行绩效分别从目标客户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出宁波六家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在逐年增加,整体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都在稳定增强,虽然贷款投放力度相比存款规模增长幅度步伐尚不一致,但是总体趋势表明银行贷款数额在逐年增加,服务的广度在逐年增强,可以依靠自身经营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同时,本文结合宁波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影响宁波六家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考虑了村镇银行的公众知名度较低、市场定位不够清晰、产品种类相对单一、风险控制机制尚待完善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对其运行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对宁波六家村镇银行在运行机制、运行绩效和影响因素三方面得出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宁波良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越来越先进的技术环境,对宁波地区村镇银行如何提升其运行绩效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注重对“软”信息的掌握,侧重支持“三农”的贷款,发展应该重视质量而非数量,拓宽融资渠道,尽可能提升人员素质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