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治疗疗效的关系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h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时,其疗效与K-ras基因的状态有关。本实验分析了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的突变率、突变类型,并探讨了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2004年10月到2010年6月期间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蜡块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的突变率及突变类型,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对于接受了西妥昔单抗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价,分析K-ras基因状态与西妥昔单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有12例检测到突变,30例为野生型,突变率为28.57%。在检测到突变的12例标本中,有10例发生在2号外显子的第12位密码子上,另外2例发生在第13位密码子上。第12位密码子上发生突变的10例标本中,有5例是由GGT突变为GTT,4例由GGT突变为GAT,1例有GGT突变为GCT;第13位密码子上发生突变的2例标本都是由GGC突变为GAC。通过对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分析发现, K-ras基因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型较溃疡型和浸润型突变率高、有远处转移组较无远处转移组突变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为突变型,13例为野生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率较突变型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野生型较突变型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6个月,野生型中位PFS为4.5个月,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加入西妥昔单抗治疗后野生型中位PFS较突变型明显延长。突变型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9个月,野生型中位OS为1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野生型OS较突变型有延长趋势。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腹泻、疲倦、痤疮样皮疹,多数为轻度。结论:1、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为28.57%,其中第12位密码子GGT突变为GTT和GAT较为常见。2、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大体形态和是否有远处转移相关。肿块型较溃疡型和浸润型突变率高、有远处转移组较无远处转移组突变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率较突变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野生型较突变型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经过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野生型中位PFS较突变型长,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位OS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野生型生存时间较突变型有延长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原癌基因Bmi-1是多梳基因家族中的一员,能调节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近年来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本研究选择高表达Bmi-1基因但缺乏INK4a/AR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几乎占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1/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4周内未服用阿卡波糖的66例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