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与自我书写——赫伯特《圣殿》的现代宗教情感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一直是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自我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索福克里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告诉我们无论个人多么智力超群,他终究难逃阿波罗的神谕之网;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机智、英勇,先后反抗了专横残暴的克罗诺斯、宙斯,然而他的这种反抗并非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民主集体的利益奉献个人;苏格拉底希望通过内心的善与良心实现对内在自我的关注,但最终被迫饮鸩死亡。种种文学事实与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当自我与命运对抗时总是以个人的悲剧告终;为了集体利益可以忽视、甚至牺牲个人,因为自我关注总是与古希腊、罗马时期集体主义价值观相悖。这种集体大于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基督教所奉行的。基督教践踏基督徒的骄傲与自负,泯灭基督徒的个性,要求基督徒无私地为教会和上帝服务。总的来说,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都奉行集体主义,认为集体比个人重要,整体比部分重要。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们开始从传统、习俗与教会的枷锁中摆脱出来,无畏地向前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种增强的自我意识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均有表现:在宗教方面,宗教改革家提出的所有信徒都是牧师的这一教义使得信徒相信个人救赎与自我密切相关,这促使了该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探讨自我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许多文人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信件、游记等自传性作品以及随笔;在绘画方面,肖像,尤其是自画像变得颇受欢迎;在哲学方面,笛卡尔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自我意识是人能够确定的,自我是了解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源。  对自我的关注在该时期人文主义中得以体现:人文主义者也不再将人视为上帝面前谦卑的罪人,而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力量和伟大,开始以作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作为自然之主、作为世界之奇迹而感到快乐。该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也体现出了这种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个性解放,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享受者以及自我命运的掌控者,要求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思想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与福斯塔夫、马洛的浮士德与帖木儿以及米德尔顿与罗利笔下的德福洛斯和比阿特丽斯等人物中均有体现。然而这些人物的悲剧又告诉我们,虽然该时期对个人极为关注,但是在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文艺复兴时期真正的个人主义形成还有待时日。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该时期个人对自我的关注通常是采取较为隐蔽的形式。赫伯特便是通过以冥想诗集《圣殿》为屏障,以隐蔽地形式实现了自我关注。冥想诗歌的特点是冥想者将个人投射在精神舞台上,借着神的在场来了解自我。生活在自我意识觉醒、但是集体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之下的冥想诗人赫伯特通过建构发出不同声音的说话者为切入点,将发出不同声音的说话者与赫伯特的自我联系,实现了对自我的关注,完成了自我书写。正是通过将自我融入了宗教情感的方式,赫伯特表达了其现代宗教情感。  引言部分首先着重阐述了论文选题缘起,与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研究现状的评述,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特色,并对论文中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详细介绍了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最后介绍了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并说明了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着重分析了《圣殿》中基督徒这一人物。基督徒分别对疾病的身体、碌碌无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抱怨,并扬言反叛;随后基督徒对人类以及个人的罪进行了忏悔,并乞求上帝的恩典与救赎;最后基督徒的声音变成了歌颂上帝的赞美之声。不同的声音相互关联,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杂语,并且使得诗集中的基督徒变成了一个戏剧化的人物。巴罗克冥想诗歌最为重要、本质的过程便是自我的投射、戏剧化的部分与冥想者思想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文本中的基督徒这一人物可以说是赫伯特自我投射与戏剧化的部分与作为冥想者的赫伯特进行交流互动的结果。结合赫伯特的个人经历可见赫伯特将个人对现象世界的重要体验融入发出不同声音的基督徒这一人物之中,借由诗集中的基督徒实现了对自我体验的密切审视,完成自我内在维度书写。这个过程便是赫伯特的自我认知过程,他将这种认知过程融入到了宗教情感之中,表达了不同于传统宗教诗歌所表达的现代宗教情感。  除了内在维度自我之外,自我还包括了外在维度之社会的、顺从的自我。外在维度自我的感知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与具体的社会语境之下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相关。第二章着重分析了赫伯特在《圣殿》中建构的牧师,这体现了赫伯特对外在维度自我关注。牧师这一人物通过说教、告诫之声对隐含读者灌输了基督教基本教义与美德;此外,牧师发出了对宗教崇拜礼仪的讨论之声以及对教会,尤其是英国国家教会的担忧之声。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语境,人的“自我”是嵌在社会与文化里的理性个体。发出不同声音的牧师表现出了作为乡村牧师的赫伯特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该人物投射出了在宗教改革大环境之下赫伯特作为英国国家教会代言人的宗教立场,体现了赫伯特的民族意识。  艺术与审美密不可分:艺术通过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和精神需要。赫伯特在其创作的《圣殿》这一艺术作品中建构的戏剧人物对诗歌创作、音乐以及寓意画视觉艺术进行了探讨。与元小说相同,《圣殿》成为了一个“元艺术”作品。通过分析赫伯特在《圣殿》中建构的艺术家人物对诗歌创作、音乐的讨论,以及该艺术家通过叙述而展现的寓意画(emblems),第三章将着重证明诗集中的艺术家所反映出来的艺术观点与作为赫伯特的艺术观点契合:上帝是一切艺术的来源、与一切艺术形式密切相关。通过这样的艺术观,赫伯特的宗教审美思想也得以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巴罗克时期文人从现象世界转向了对内在世界的关注,内在体验、自我意识与自我追求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赫伯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赫伯特通过在《圣殿》中建构人物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完成了自我书写。《圣殿》的基督徒、牧师以及艺术家所发出的声音就如同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或杂语,这些声音使三个戏剧人物所传递的观点构成了对话性,这种对话性将每个人物的意识结合成为一个更为高级的整体,这个结合的整体一方面是赫伯特自我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传递了赫伯特融入了自我的宗教情感。《圣殿》所传递的宗教情感有异于中世纪时期文学作品传递的宗教情感——它对自我的关注程度更深,且关注的形式更为多样化。这种宗教情感与文艺复兴时期对自我的重视以及十七世纪个人主义的萌芽具有密切关系,可以称为赫伯特的现代宗教情感。
其他文献
本文实现了对Syn-buck电路的双环控制.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模糊控制算法及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流程,目的在于改善电路的高频动态特性.
1955年,组织上派我到邓颖超大姐身边做保健护士,一直到1967年。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我亲眼看到周恩来总理无私忘我地为党工作,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在党和人
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以自然为主题或背景,取材新英格兰地区,结合自身经历,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这些诗作不仅表现了新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二十年来,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国内外大学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自从1980年Holec提出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以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美国现代戏剧之父。1936年奥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四次获得普利策奖。《漫漫旅途入夜来》是他的杰作
动态主元分析(DPCA)的动态特性和多尺度主元分析(MSPCA)的多尺度特性都在多变量过程监视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既能有效地监视动态多变量,又能较好地进行多尺
综合分层法和故障树法,提出一种新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装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层次的特点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分解,将故障缩小在一定的功能范围内,然后利用故障树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炒或不炒,股市就在那里,却是可怕的‘吸金窟’,资金有去无回。中小投资者们不禁自问,还有多少钱去‘输’,投资失利,再战江湖须得几年时间积蓄资金? Fried or not fried,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