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在Au(997)表面上的吸附和反应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Au一直被认为是催化惰性的元素,直到Haruta等人报道了负载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细小金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低温催化CO氧化活性。从那时起在一系列的催化氧化反应中都报道了负载的金纳米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在金催化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也引发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甚至最简单的CO催化氧化反应还存在着很多有争议的议题,特别是关于反应活性位和反应机理的本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模型催化体系的表面科学研究在纳米金催化问题上遇到了困难:CO、H2O、NO等小分子在Au表面上的吸附形式尚不明确以及很难在Au表面可控的制备出原子氧。本文报道利用以XPS、TPD、LEE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O、H2O、NO、NO2、CO2、O2等小分子在Au(997)单晶表面上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CO分子能够吸附在Au(997)表面,并且吸附的CO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作用。H2O在Au(997)表面的吸附是非润湿型的,呈三维岛状生长。CO2和O2均不同吸附在Au(997)表面上。NO可以吸附在Au(997)表面。NO2能够吸附在Au(997)表面,并且加热过程中发生表面反应生成吸附原子氧物种,NO+NO3-是该表面反应的重要中间物种。Au(997)表面原子氧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其可以与吸附的H2O分子反应,生成表面羟基,也可以与NO反应生成化学吸附的NO2。但在与CO的反应中并没有观测到明显CO2的生成。
其他文献
通过视频分析、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法,阐述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武术节目从初始摸索阶段——开拓发展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可利用的信息不断增多,而网络舆情就是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之一。且我国军事问题一直是民众的焦点话题,如何较之以往更好的提取信息成为关键。在此背景下,本文
阐述了一种脱硫吸收塔结构分析方法,利用SAP 2000建立吸收塔整体有限元模型,以薄壳单元模拟塔壁,施加详尽的荷载工况及组合,分析计算结果;以容许应力评价吸收塔壳体强度,利用
关于高昌吉利钱[日]片山章雄引言众所周知,“高昌吉利钱”主要发现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但关于其铸造和流行的年代,尚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似由高昌吉利钱本身实例不多引起。前辈学者
研究始于1987年,基地设在浙江省最大的实生梅栽培区——长兴县。选出的4个株系,平均单果质量14~22g,生态适应性强,具有早果高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果实可作为多种梅加工品的原料。用梅
NaCo2O4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电陶瓷氧化物材料。本文通过对NaCo2O4进行掺杂,来研究掺杂对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掺杂研究包括对NaCo2O4的Co位掺入Cu的研究,以及在Na位掺入A
本文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部分甲基取代瓜环体系进行研究,合成、分离得部分甲基取代的改性瓜环,尝试对已分离出的瓜环进行氧化。并利用
<正>青岛吉林路小学是一所具有67年历史的老学校,目前学校的生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论是从生源的素质还是从学校软硬条件来看,对比其他条件好的学校都存在着相当的差
本文以钨酸钠为原料采用常用的常规合成方法构筑了新型的高核的球形多金属氧酸盐簇。并对此类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的反应规律进行了摸索,探讨,研究了新型多钨酸盐化合物结构以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SW6软件对脱硫吸收塔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得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震载荷以均匀的水平加速度施加的加载方式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