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湾烟煤催化热解及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热解是在惰性气氛或隔绝空气条件下,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转化的复杂过程,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煤的高效利用与洁净转化,还可以获取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以及不同状态下的清洁燃料,例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以及气体燃料等。同时利用各个转化过程相互间协同作用,对物质流、能量流、拥能等进行整体优化,同时还可以实现氢碳比的合理利用、热量的梯级利用以及物质的充分利用。热解在所有煤转化过程工艺中,对煤后续转化的多联产过程起到直接作用,例如气化、燃烧与液化等,煤热解特性对煤炭转换利用率有直接影响。因此,研究煤的热解多联产技术不论在实验阶段还是工业化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催化剂、不同径粒、不同气氛工况条件以及不同反应体系压力等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索,对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催化剂作用方式下,CH4反应气氛中采用Ni/Al2O3和Mo/HZSM-5催化剂同时与煤混合方式于特定热解温度焦油产率最佳,在热解温度为550℃时焦油产率高达17.1%,气体产率增大、半焦产率降低,同时有利于焦油中杂原子脱除;径粒对煤催化热解的影响很大,其产率的变化比较明显,随着煤径粒的增大,焦油和气体的产率随之降低,而半焦的产率随之增加,说明转化率有所降低;对不同气氛考察时,在CH4+CO2气氛工况下,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焦油收率也有所提高,温度在750℃下,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6.4%,在添加CO2气氛下,对H2与CO的产率有显著影响,其产率是增大的,也有利于半焦中的硫含量的脱出,效果较为明显;在不同压力作用下,随着压力的增大,焦油产率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当压力为1.20 MPa,产率高达17.9%,远高于常压环境与煤格金干馏焦油收率,对煤热解半焦进行SEM分析,在高压情况下,出现结构不规则且内部出现孔洞;催化剂表面积碳不仅会影响催化活性,而且减弱反应气氛活化效率,通过焙烧方式可对失活的催化剂进行再生,且再生效果显著。通过以上研究,考察了煤热解于不同催化剂、不同径粒、不同反应气氛、反应体系内压力变化以及反应过程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的工艺过程,因此开展煤的热解多联产新技术研究,来提升煤热解过程中焦油产率和品质,对煤的热解多联产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期望在此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为后阶段煤的催化热解多联产技术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均以育人为导向,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紧抓高中阶段的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更好地实现生物学学科的育人功能,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已有文献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以及中央各类文件,均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课程思政”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但关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却较少
学位
学位
随着近年来城市地铁交通的大量发展,城市地下隧道的抗震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以往地下隧道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响应的研究却非常少,直到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发生,竖
化学链重整制氢是一种新型且非常具有前景的制氢方式,该过程可实现自热过程,并消除制氢过程中积碳的影响,但该过程对载氧体性能要求较高。Ni基载氧体由于其高活性和氧化还原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金属电镀、塑料制品等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同时,也排放出同时含有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废水,特别是Ni2+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丞
土壤生物学特征表征土壤生物的生理生化活动强度,土壤生物的活动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能体现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本论文选择经营周期中不同林龄桉树纯林和采伐迹地,以及不
随着我国近海众多特大工程的逐步建设,桥梁建设进入一个辉煌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学者对近海地区的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投入了密切的关注。本来就很敏感的抗震问题进一
生产调度问题作为运筹学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有着众多的应用场景并且长期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和进步,工业生产环境逐渐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想要在这种生产环境下尽可能压缩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利润,决策者对于人力、机器、原料、能源、时间等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则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正是生产调度的主要目的。生产过程中的优化问题如何通过设计算法获得高效的求解方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决策者不
铁磷酸盐玻璃固化体由于其低熔融温度,良好的热力学性能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研究;钡铁磷酸盐被证实对高放废物有很好的固化性能。玻璃陶瓷固化兼具了玻璃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是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核心,其实质是指保险人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责任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及时弥补保险人的损失、防止第三人脱责,避免被保险人利用投保进行双重获利的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成为司法实务领域的一大焦点,然而由于我国对该权利立法较少、法条规定不明确等原因,常常会出现同类案件裁判迥异、诉辩双方各有不服的情况,使得司法实践极易产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