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初步探讨小鼠口腔癌淋巴道转移模型颌下淋巴结播散细胞(DTC)DNA的获取方法。(2)初步观察和比较小鼠口腔癌模型颌下淋巴结DTC与其原发灶在各病变时期TP53基因纯合性缺失的情况及探讨其意义。方法:(1)4NQO饮水法建立小鼠口腔癌淋巴道转移模型,收集其舌部组织和颌下淋巴结,分为正常、轻至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口腔鳞癌无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转移5组。(2)舌部组织DNA直接提取;淋巴结组织行连续冰冻切片,pan-C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阳性细胞(CK+)有无并明确定位,取邻近切片HE染色后使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获取CK+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扩增获其DNA;(4)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淋巴结CK+细胞TP53基因的第5至第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情况,并与小鼠正常淋巴结以及口腔原发灶组织比较。结果:(1)小鼠口腔癌淋巴道转移模型各病变期颌下淋巴结中获得有CK+(DTC)细胞的标本共8个,每个标本使用LCM获取CK+细胞各3例,共获得24例;WGA扩增技术成功获取颌下淋巴结CK+细胞DNA 15例,总成功率62.5%。(2)TP53基因5-8外显子(exon)在各病变阶段转移灶颌下淋巴结CK+细胞中均有出现:轻至中度异常增生组exon 5,1例(1/2);重度异常增生组exon51例(1/2),exon 81例(1/2);口腔癌无淋巴结转移组exon 51例(1/3),口腔癌伴淋巴结转移组exon 52例(2/8),exon 81例(1/8)。在原发灶中口腔癌无淋巴结转移组(exon 51例(1/3)和口腔癌伴淋巴结转移组(exon 5、6、8各1例,均为1/4)也有出现,而在癌前病变原发灶中未出现。结论:(1)冰冻连续切片、LCM及单细胞WGA结合,是精确获取DTC细胞并进行DNA分析的可靠技术;(2)从小鼠口腔癌模型各病变阶段获取的淋巴结CK+细胞,可能就是DTC细胞;(3)小鼠口腔癌病变的过程中,TP53基因的外显子的突变可能使得DTC获得了迁徙能力,在口腔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