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提高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24例,记录一般性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入院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酶学、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4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一般资料无特异性,病因中药物中毒4例(16.7%)、感染4例(16.7%)、多发伤4例(16.7%)、癫痫大发作2例(8.3%)、剧烈运动2例(8.3%)、食用小龙虾中毒3例(12.5%)、热射病1例(4.2%)、酒精中毒1例(4.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8.3%),临床表现出现肌无力10例(41.7%)、肌肉红肿10例(41.7%)、肌肉疼痛8例(33.3)%、茶色尿7例(29.2%),实验室检查指标:肌酸激酶(38402.63±41191.97U/L)、CK-MB(680±1002U/L)、SCr(264±316umol/L)、BUN(16.46±7.3mmol/L)、AST(1021±2439U/L)、ALT(678.3±435.5U/L)、LDH(5163±9051U/L);血CK值>5000U/L的20例患者中,17例并发急性肾衰(发病率85%);尿常规提示尿隐血阳性2例(8.3%)、尿肌红蛋白阳性7例(29.2%)。24例患者中23例好转,1例死亡。24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1.0±12.2d。结论:横纹肌溶解症发病者年龄、性别、既往史无特异性;病因多为中毒、创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等,典型表现有肌无力、肌肉红肿、肌肉疼痛、茶色尿,常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CK值>5000 U/L时,RM引起急性肾衰的发病率更高;本组病例综合内科治疗配合血液净化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