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上海市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探讨与产后抑郁症相关的产科方面及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上海市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整群+简单抽样方法,上海市19个区县各随机选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3月1日起,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次产后访视(出院后一周内)的产妇中符合纳入条件的前20名连续入选。预计完成样本量为76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产妇调查表(自制)、产后抑郁知识测试表(自制)和Edinburgh (EPDS)产后抑郁量表。产妇调查表(自制)用于产妇基本信息的采集和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产后抑郁知识测试表(自制)用于产妇产后抑郁知识的测评,EPDS量表用于产后抑郁的测评,为自评量表,总分≥13分为产后抑郁,<13分为无产后抑郁。采用VFP6.0输入数据,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问卷697份,应答率为91.7%,有效问卷673份,有效率为96.6%。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际调查时间跨度较大。673名产妇中本市户籍产妇442人,占65.7%,外地户籍产妇231人,占34.3%,平均为产后14.6天,外地产妇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均高于本地产妇,而本地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产检次数、剖宫产率均高于外地产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EPDS得分作为连续性变量,673名产妇EPDS平均得分为7.54,外地产妇平均得分为8.30,本地产妇平均得分为7.15,外地产妇高于本地产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47,P=0.002);根据EPDS的界值划分为相应的无产后抑郁组(EPDS<13)和产后抑郁组(EPDS≥13),673名产妇中产后抑郁有73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0.9%,其中本地产妇产后抑郁有33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5%,外地产妇产后抑郁有40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7%,外地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产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6.087,P=0.000)。3将产后抑郁的可能影响因素与EPDS筛查结果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了14项与产后抑郁有关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文化程度、家中排行、家庭平均月收入、产次、健康教育次数、怀孕计划性、性格倾向(主观)、担忧家庭经济、夫妻关系、睡眠情况、饮食情况、雇佣月嫂、本人对婴儿性别满意度、婆婆对婴儿性别满意度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4项变量同时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分析,最终发现本地产妇计划外怀孕、性格内向、不雇佣月嫂、夫妻关系不好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地产妇家庭平均月收入低、睡眠不好、饮食不好、担忧家庭经济是独立的危险因素。4上海市产妇的产后抑郁知识知晓率不高,本地产妇的知晓率高于外地产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海市产妇目前产后抑郁知识来源主要是非医方,占72.7%,而她们最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来居委会办讲座和免费发放宣传资料这两种方式获取产后抑郁相关知识,分别占59.1%和52.8%。结论上海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外地产妇,产后抑郁知识现状较差。急需重视产妇的心理卫生,加强孕产期的心理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