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分析与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简称CFT)是在约束混凝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组合体系。该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并已经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多,但多数的研究集中于实验,而在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方面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现有的纤维分析模型大多建立在有限的实验基础之上,适用范围可能受限。有鉴于此,本文进行了大量实验数据与全过程曲线的搜集,并利用包含尺寸效应系数的混凝土力学参数换算公式对其进行了数据的规范化统一,以此为基础,本文还给出了试验构件的各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承载力与荷载变形曲线是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承载力,本文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将国内外规范设计公式和承载力简化公式进行了综合评估,考虑到它们的局限性,提出了考虑约束力与钢管局部屈曲影响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的可靠程度高。而对荷载变形曲线,本文将搜集的实验曲线按照其软化特点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种类型实验曲线与现有纤维模型在特征点处进行比较,得到了各模型分析的合理范围,同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合理假定,提出了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纤维修正模型,模型中的相关参数通过实验曲线的统计分析得到,因此该模型具有半经验-半理论背景。最后根据构件的有限元全曲线分析结果,对三个经典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做出了合理的评价,并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影响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对煤矸石的研究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我国在公路、铁路工程中相继开展了煤矸石的工程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煤矸石本身的强度并不大,如果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经历大的地震作用后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变形,也就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结构的损伤程度可以用残余变形的大小来反应,残余变形的大小也是地震作用后建筑结
钢框架中柱失效以后,其上方梁柱节点将承担失效柱原来的荷载并传递给与节点相连的其他构件,其变形能力及承载能力决定了结构抵抗后续连续倒塌的能力。对中柱失效下钢框架全焊
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又称甜荞)是荞麦属植物中的主要栽培种。本研究以普通荞麦二倍体和其三体系为材料,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PCR)技术、细胞学技术和形态学分析为手段,对17个普通荞麦三体系进行了鉴定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
  随着大量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大量的水库出现。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担负的防洪发电的职责,因此水库区水位的人工调节在所难免,这样就出现了反季节的水位涨落现象。植被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