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减量处理是涤纶仿真丝染整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其加工方式主要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间歇式碱减量生产工艺一般在挂练槽和高温高压染色机等设备上进行;连续式碱减量生产工艺一般在平幅连续碱减量处理机上进行。国内许多乡镇企业都采用高温高压染色设备来进行碱减量工艺生产,此法投资少,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但是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从碱减量工艺入手,逐一研究了影响碱利用率的因素—促进剂种类和用量、烧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浴比以及碱液的连用次数,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涤纶碱减量清洁生产工艺,即促进剂SN 1g/L,NaOH 10g/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 min,浴比1:30,碱液连用20次;对于不能用连缸碱液减量的织物如涤棉,减量工艺为促进剂SN 1g/L,NaOH 5 g/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浴比1:30。 减量后织物的漂洗方式,由传统的无级漂洗方式改进为有级逆流漂洗方式,这样不仅清洗后的织物能符合后续染色要求,而且可大大节约用水和热能,减少污水排放量。 对于不可避免的废碱液,本文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资源化治污的方法,将废碱液中的主要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的对苯二甲酸钠用酸析法回收。通过对酸析温度、pH、搅拌时间、所加硫酸浓度和加入速度等影响对苯二甲酸回收率因素的研究,得出工艺参数如下:酸析温度为90℃、快速加入30%的硫酸到pH=3、搅拌时间为5min;通过对对苯二甲酸中灰分的影响因素如絮凝剂种类和用量、活性炭用量等的研究,确定选择Al2(SO4)3为絮凝剂,用量为50 mg/L,活性炭用量为2 g/L。在这样的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对苯二甲酸,其回收率在80%以上,灰分在0.2%以下,完全符合工业应用要求。对苯二甲酸是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化工原料,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取对苯二甲酸后,废液中的CODcr去除率达80%以上,可有效地解决废水达标排放的难题,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