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早期与晚期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探讨神经梅毒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 方法: 1、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01月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神经梅毒患者(早期神经梅毒23例、晚期神经梅毒17例),分别测量血清及脑脊液RPR滴度、TPPA定性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神经梅毒患者血清与脑脊液的RPR滴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早期神经梅毒与晚期神经梅毒血清及脑脊液的差异。 2、40例神经梅毒患者按正规全程驱梅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至1年复查脑脊液。早期神经梅毒及脊髓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晚期神经梅毒中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MMSE评分。用SPSS19.0对早期有症状的神经梅毒及脊髓痨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改变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改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改变程度和MMSE评分改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实验组40例神经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与脑脊液的RPR滴度呈正相关(r=0.389; p=0.013<0.05);早期神经梅毒与晚期神经梅毒患者之间血清及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压力、白细胞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神经梅毒与晚期神经梅毒患者之间脑脊液蛋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早期神经梅毒及脊髓痨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蛋白、白细胞降低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降低程度程正相关(分别r=0.681、0.735、0.723,均P<0.05);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治疗前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改变程度与MMSE评分改变程度呈负相关(分别r=-0.734、-0.824、-0.727,均P<0.05)。 结论: 1、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的RPR滴度密切相关,血清RPR滴度越高,脑脊液RPR滴度越高。 2、不能将脑脊液RPR滴度、白细胞等检查结果作为神经梅毒分期及分型的标准;脑脊液蛋白检查对神经梅毒的早晚期分型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神经梅毒患者经治疗后的好转程度与脑脊液的改变程度密切相关,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蛋白、白细胞降低越明显,患者相对症状好转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