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因其性质稳定、难以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大量富集。特别是塑料养殖设施,以及全膜式水产养殖方法的兴起更加重了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威胁。本文以底栖杂食性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粒径的微塑料(0.5μm、5 μm)在100 μg/L和1,000 μg/L两种浓度暴露下,对大鳞副泥鳅生长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在泥鳅肝脏、肠道和鳃中的富集情况;探讨了微塑料诱导泥鳅肝组织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了微塑料对泥鳅肝脏抗氧化系统相关酶、鳃ATP酶和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以便为研究不同粒径的微塑料对淡水鱼类的毒性效应提供部分参考。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粒径为0.5 μm和5 μm的荧光聚苯乙烯微塑料,在浓度为1,000μg/L的水环境中,进行了为期7d的富集实验。采用组织消解法测定了微塑料在肝脏、肠道和鳃中的富集量。结果表明:5 μm的微塑料在肝脏中的富集量分别是肠道和鳃中的1.53倍和1.25倍;0.5 μm的微塑料在肝脏中的富集量分别是肠道和鳃中的1.77倍和2.3倍;0.5 μm微塑料在肝脏和肠道中的富集量分别是5μm微塑料富集量的1.56倍和1.39。采用粒径为0.5 μm和5 μm的微塑料,在浓度为100 μg/L和1,000 μg/L的水环境中进行了为期21 d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100 μg/L的微塑料暴露下,5μm组和0.5 μm组泥鳅的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低5.7%和11.6%,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低43.02%和28.93%,特定增长率比对照组低0.85%和0.78%;1,000μg/L的微塑料暴露下,5 μm和0.5μm组泥鳅的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3.0%和17.7%;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低47.44%和61.08%,特定增长率比对照组低0.93%和1.02%。两种浓度(100 μg/L和1,000 μg/L)下0.5 μm微塑料组泥鳅存活率分别比5 μm微塑料组低5.9%和4.7%。(2)为研究微塑料对泥鳅肝脏的组织损伤情况,本实验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微塑料可以诱导泥鳅肝脏出现血窦充血扩张、细胞空泡、细胞坏死等损伤,且随微塑料浓度的升高损伤程度加剧;1000 μg/L高浓度微塑料暴露下甚至出现了肝组织出血以及细胞质PH改变的现象。TUNEL染色显示:1,000 μg/L高浓度微塑料暴露下,5 μm组和0.5 μm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5倍和5.12倍。(3)为探究微塑料对泥鳅肝脏和鳃造成的影响,测定了肝脏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抗氧化系统相关酶(SOD、CAT、AChE、GSH-PX)以及鳃ATP酶(Ca2+-ATP、Mg2+-ATP、Na+/K+-ATP)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抗氧化系统相关酶大多出现实验早期酶活力升高,实验末期酶活力显著性降低的现象(p<0.05);MDA的含量在实验末期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21 d时,1,000 μg/L高浓度微塑料暴露下,各实验组ATP酶大多出现了受抑制的现象。此外,1,000 μg/L高浓度微塑料暴露下,21 d时0.5 μm微塑料组CAT、GSH-PX、Ca2+-ATP酶和Mg2+-ATP酶受抑制程度要大于5 μm微塑料组,且MDA的含量也要高于5 μm微塑料组。(4)本实验从分子角度进一步检测了防御机体氧化应激的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Keap1、SOD、CAT、GSH-P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实验组Nrf2和Keap1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大致呈现实验早期表达量升高,实验末期表达量降低的趋势;信号通路下游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Nrf2和Keap1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抗氧化酶基因的变化趋势与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微塑料可以在大鳞副泥鳅肝脏、肠道和鳃中富集,降低其存活率,对泥鳅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微塑料可以诱导泥鳅发生氧化应激,从而激活与机体抗氧化系统相关的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泥鳅肝脏和鳃的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肝细胞凋亡情况加剧,抗氧化酶活力、鳃ATP酶活力以及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此外,各实验组之间的存活率、细胞凋亡情况、基因表达和酶活的差异均从侧面证明了 0.5 μm微塑料毒性大于5 μm微塑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研究微塑料对于淡水鱼类的危害以及探究微塑料粒径大小与毒性之间的关系提供部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