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的门诊医案为研究资料,归纳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CTD-ILD提供指导。(2)提取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药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对临床症状和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疗效机制。方法:(1)收集并整理1995-2014年周仲瑛教授诊治的CTD-ILD门诊病案,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8诊次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之间的规律,结合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归纳。(2)采用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润肺化瘀汤”,选取2018年06月至2020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风湿科及呼吸科病房及门诊共收集63例CTD-ILD痰瘀阻肺,气阴两伤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润肺化瘀汤+西药联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Th17、Treg细胞、血清KL-6、TGF-β1、GM-CSF、IL-17A指标,采集肺功能FVC、DLCO指标,运用spss25.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共收集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病案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总共128诊次。在所有诊次中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为咳嗽、口干、气喘、胸闷、痰多、关节疼痛、痰粘、疲劳乏力、咯痰、咽痒、纳差、便溏、下肢浮肿,主要舌象为舌质暗、苔薄黄腻、舌裂纹、少苔、有齿印,主要脉象为脉细滑、脉细、脉小滑数、脉小弦;常见病机可归纳为气阴两伤、痰瘀阻肺、肺虚热郁、肝肾亏虚、脾虚肺弱、肺气失宣、风湿痹阻;所有诊次中常用的药物有中药分别为南沙参、北沙参、麦冬、苏子、太子参、炙僵蚕、桃仁、生黄芪、老鹳草。关联规则研究显示,症状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口干与咳嗽,气喘与咳嗽,咯痰与气喘,咳嗽与胸闷;舌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舌质暗与苔薄黄腻,舌裂纹与舌质暗,舌裂纹与苔薄黄腻,舌裂纹、舌质暗与少苔;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滑脉与数脉,滑脉与弦脉;病机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气阴两伤与痰瘀阻肺,气阴两伤与肺虚热郁,气阴两伤与脾虚肺弱,痰瘀阻肺与肝肾亏虚;在药物关联度方面,北沙参,南沙参、麦冬、苏子、桃仁、太子参、炙僵蚕药物之间均有较强关联性。通过聚类分析,提取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部分:治疗前,两组 Th17、Treg、KL-6、TGF-β1、GM-CSF、IL-17A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7细胞数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Treg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L-6、TGF-β1、GM-CSF、IL-17A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都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FVC、DLCO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方面,研究发现肺功能中FVC和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FVC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DLCO和KL-6、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DLCO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TH17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 存在正相关(P<0.05);Treg 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周仲瑛教授CTD-ILD诊治医案,总结出周老治疗CTD-ILD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CTD-ILD的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痹阻络脉为标。临床多用益气养阴药、活血化瘀药、止咳祛痰药、祛风除湿药治疗该病;抓住复合病机的辨治,针对气阴两伤、痰瘀阻肺的CTD-ILD患者,提取其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润肺化瘀汤可有效改善CTD-ILD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FVC、DLCO),降低患者血清中KL-6、TGF-β1、GM-CSF、IL-17A水平,调节Th 17/Treg的平衡。润肺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CTD-ILD的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平衡有关,通过降低TGF-β1、GM-CSF、IL-17A、KL-6,调整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起到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的作用。
其他文献
2-咪唑啉类化合物作为生物活性分子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然而,其合成过程经常面临着产率低、毒性高、催化剂昂贵等问题。所以一直以来,其合成
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10-15%。因病因复杂、诊断滞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多年来始终是学者们研究的
决策森林是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将集成的优势与决策树相结合,决策森林能够有效地避免过拟合,提高分类精度。然而,传统的决策森林借助ID3和C4.5等经典算法构造基学习器——决策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避免子树重复和部分属性被多次选择的问题,进而直接导致模型复杂度升高,所提取的规则难以解释。针对传统决策森林算法中的不足,本文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约简的决策森林算法,而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属性
为了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央行在2005年就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行工作,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央行和银监会在2008年5月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带状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带,GNRs)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其特殊的结构、可控的尺寸及边缘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半
含蜡原油的液固相变涵盖了潜热吸收或释放、液-固/固-液转化、相界面移动、流固耦合、传热方式变换等多物理现象,其传热传质过程异常复杂,这与蜡的存在及其成分的复杂性密切
丰富环境通过增加感觉、运动以及社会性刺激等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然而,单一刺激因素(尤其是触觉信息输入)具有怎样的影响、机制如何,迄今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在鼠笼中悬置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3S”集成技术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3S”技术一体化是以RS、GIS、GPS为基础,
采用聚乳酸(PLLA)和α-磷酸三钙(α-TCP)粉末制备PLLA/α-TCP复合粉末。在α-TCP骨水泥的制备工艺中,通过控制复合粉末与α-TCP粉末的掺入量,从而调节骨水泥中PLLA含量,可得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复合体,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的降解、融合和重排,从而维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由于在DNA复制过程中,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