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4个桉树无性系,尾细桉201、尾巨桉3327、尾巨桉3329和尾巨桉3229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3月份至11月份每隔两个月用德国瓦尔茨公司生产的GFS-3000光合荧光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田间测定其光合参数,研究了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了光合作用对光强、CO2浓度、温度的响应;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优质、高效栽培提理论依据,为提高桉树光合能力和生产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4个桉树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大体上呈现双峰和单峰两种类型,双峰曲线存在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4个桉树无性系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尾巨桉3229高于其它3个无性系。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多呈“U”型,水分利用效率则呈现多种变化类型。2、4个桉树无性系在不同月份间的光合速率值差别较大,总的变化趋势为:5月份>7月份>9月份>11月份>3月份。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3、不同月份,4个桉树无性系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集中在8.29CO2μmol.m-2.s-1-22.46CO2μmol.m-2.s-1之间,尾巨桉3229的Pmax在各个月份均大于其它3个无性系。不同月份尾细桉201的LSP变化范围为1750.85μmol.m-2.s-1-2120.37μmol.m-2.s-1,尾巨桉3327的LSP变化范围为1329.44μmol.m-2.s-1-2553.28μmol.m-2.s-1,尾巨桉3329的LSP变化范围为1310.79μmol.m-2.s-1-2076.69μmol.m-2.s-1,尾巨桉3229的LSP变化范围为1679.83μmol.m-2.s-1-2031.00μmol.m-2.s-1。4个桉树无性系3月份的LSP均高于其他月份,5月份的LSP均低于其他月份。尾细桉201的LCP变化范围为14.62μmol.m-2.s-1-34.70μmol.m-2.s-1;尾巨桉3327的LCP变化范围为12.78μmol.m-2.s-1-27.08μmol.m-2.s-1;尾巨桉3329的LCP变化范围为17.68μmol.m-2.s-1-32.95μmol.m-2.s-1;尾巨桉3229的LCP变化范围为13.37μmol.m-2.s-1-32.97μmol.m-2.s-1。4个桉树无性系在5月份的LCP均高于其他月份。4个桉树无性系不同月份的α相近,变化范围在0.032-0.048。4、4个桉树无性系在不同月份CSP的变化范围为1178.42μmol.mol-1-1950.53μmol.mol-1,为较高的CO2饱和点;4个桉树无性系在不同月份CCP的变化范围为21.21μmol.mol-1-67.71μmol.mol-1,为较低的CO2补偿点;不同月份尾细桉201的CE变化范围为0.047-0.082,7月份最大,11月份最小,在4个桉树无性系中,尾细桉201和尾巨桉3229的CE较大。5、4个桉树无性系不同月份光合速率-温度响应曲线均呈抛物线型,光合速率值中间大,两头小。4个桉树无性系在不同月份对温度的响应和适应是比较一致的,最适温度为30℃-33℃。6、Chla、Chlb和Chlt的季节变化曲线一致,不同于Chla/b的变化较平缓。4个桉树无性系叶绿素含量的总体趋势为:尾细桉201>尾巨桉3229>尾巨桉3327>尾巨桉3329。4个桉树无性系Chla/b的季节变化曲线是一致的,较平缓,呈U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与光合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无显著相关性,相关不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0.697、0.758,与叶绿素a/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9。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实践课”是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项新的课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练习课。正确认识它的重要性,如何上好这门课?一要目的明确,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三要突出实践性,四要正确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做的综合能力,把这门课上好.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思考  社会实践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一种新型课,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参
本研究旨在土壤中分离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寻找新型农用抗生素的产生菌来源。本试验以选择性腐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