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近年来,虽然两国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冲突频发,但是,学术交流仍不断进步,硕果累累。各类日译汉著作在中国的不断出版和广泛影响,便是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表现之一。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为日本著名学者高桥慎一朗先生所著的《武家古都——镰仓》(原名『武家古都、鎌倉』)一书的第二章和第四章。笔者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确定此文本为信息型文本。本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此次选题的原因和目的等;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主要介绍了翻译文本的译前准备、中期翻译和后期校对;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对等理论和具体翻译实例,是本报告的中心部分,分别从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方面来探讨对等理论在《武家古都——镰仓》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最后是翻译实践总结,既有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也有对翻译工作不足的分析。《武家古都——镰仓》是一部以日本武士政权的古都镰仓为描述对象的优秀著作,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源头。镰仓是源赖朝创建镰仓幕府并开启武士政权的地方,后成为日本中世初期的政治中心。研究镰仓城市史,有助于研究镰仓幕府的崛起和发展,对研究该时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亦大有裨益,并且对我国的城市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作为一名日语笔译专业的研究生,通过翻译实践,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深刻体会到了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为今后的翻译之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