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和生存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都是肿瘤相关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国更是肝癌发病大国。由于肿瘤发现迟、病灶进展快等多方面原因,仅有20%的患者诊断明确时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只能进行非手术治疗。随着介入诊疗水平等的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我国肝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并使患者生存期得到一定延长,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患者仍然得不到规范化的治疗,其远期生存时间仍然不长。由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重要的介入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经 TACE治疗后 PHC患者远期生存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明确哪些是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从而为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指导预后的判断提供临床诊疗依据,使得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TACE治疗的PHC患者病史资料,有较完整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者382例,生存时间超过三年以上 PHC患者共89例,通过门诊、住院和电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严格控制其治疗方案及随访指标等,以生存时间三年为界限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两组,遴选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而再行Cox回归分析,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比较其生存差异,从而得出经TACE治疗后PHC患者预后和生存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生存时间超过3年89例(23.3%),其中4年以上73例(19.1%),五年以上31例(8.1%),7年以上14例(3.66%)。本研究共纳入九项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有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AFP值、乙肝肝硬化背景,肿瘤特征有肿瘤分期、分型、门静脉有无癌栓及动-静/门脉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乙肝肝硬化背景、肿瘤分期、分型、肝功能分级、AFP值、门静脉有无癌栓及动-静/门脉瘘对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有一定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门脉有无癌栓、年龄及乙肝肝硬化背景对行TACE后肝癌患者生存期影响显著。  结论:通过对入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HC患者TACE治疗后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众多,肿瘤分期、门静脉有无癌栓、年龄及乙肝肝硬化背景对TACE治疗后生存影响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合理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按期、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并发症等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1.研究人胚胎皮肤不同发育时段外泌汗腺的形态结构分化特征以及相关标记性蛋白在外泌汗腺发生过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汗腺发生的内在联系;  2.探索和评估细胞外基质在
在教育体系深入改革的环境下,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多样性学习.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