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以及就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一些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存在着不断被边缘化的风险。社区青少年,它特指具有本市户籍,年龄在16-25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进一步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近年来,作为失业群体中逐年递增的一个群体,其生存与发展环境正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不禁要问,目前这一群体的就业现状如何?求职过程中有何支持因素?他们又有什么需要?这些主体需要与外在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围绕这些困扰,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主要解释框架,从社会学的角度着重对社区青少年求职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即本文中的求职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主体性需要与求职行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动态过程,并就社区青少年在求职中如何采取适当的策略以实现与社会的有效衔接作了深层次的探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在梳理社区青少年当前生存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背景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并对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研究资料的获取过程做了简要说明,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为社会支持网络既有研究的回顾和述评,主要是对国外有关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视角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后面三章为本次研究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为社区青少年求职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研究。第四章为社区青少年在求职过程中的主体性研究,分为主体需要与主体行为进行展开。第五章为分析与讨论部分,主要是对社区青少年的求职网络与其主体性之间互动关系分析,并结合研究发现,就如何改善与提升社区青少年的发展与融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本研究发现:社区青少年的求职网络与其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求职网络对其主体性发挥具有支持和制约的作用,以及社区青少年运用主体性对其求职网络以接受和拒绝。由于社会支持网络在社区青少年求职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动态性,使得这样的互动关系也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但总体来说,社区青少年的求职网络是趋于平衡的,因而,这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也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以此来保证和满足着社区青少年的需要,并有效促进他们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