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细交链孢菌酮酸的除草生物活性评价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是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致病菌,有开发成为防除紫茎泽兰的真菌除草剂的潜力。链格孢菌使紫茎泽兰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其产生的毒素(AAC毒素),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TeA在培养液中含量极低,若以AAC毒素作为生物源除草剂,则生产成本很高。因此选择通过人工合成方法生产细交链孢菌酮酸是唯一解决的途径,但是由于该物质同分异构体较多,人工合成出的化合物较之生物提取的活性较低,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除草生物活性评价以及寻求通过适宜的助剂提高除草活性的方法。本文旨在对已经合成出的TeA(同分异构体)以及在添加助剂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室、温室和田间除草生物活性评价,为TeA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通过离体叶片针刺法及小杯法,对2种主要助剂JFC和氮酮的复配浓度对TeA的除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添加助剂浓度的提高,TeA对杂草的防除效果逐渐增强,在浓度较低时增效不明显,当复配浓度提高至0.4%时增效作用十分显著,而随着浓度继续提高,TeA防除效果的增强是来自助剂本身对杂草的伤害,而不是因为助剂对TeA的增效作用,所以将JFC和氮酮复配浓度设为0.4%是较为合理的。利用筛选出的最佳助剂及浓度配置25%TeA水剂。以室内小杯法及田间试验对25%TeA水剂的除草活性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室内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5%TeA水剂对供试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禾本科草与阔叶草的防除效果无显著差异。大田试验显示25%TeA水剂在1125g ai/ha时药后14d对马唐的株防效为80.5%;1500g ai/ha时药后14d可达87.7%,药后14d的鲜重防效为90.0%。25%TeA水剂对马唐、反枝苋的防除效果间无显著差异,这与小杯试验结果一致。药后7d对棉花的伤害1125g ai./ha时为16.3%,1500g ai./ha时为25.2%,而药后14d各个浓度的伤害作用显著降低,1500g ai./ha时仅为15.3%。综上所述,25%TeA水剂在浓度为1500g ai./ha时对杂草的防效最佳,对棉花的伤害作用也较小,推荐使用。
其他文献
棉纤维是棉花胚珠上的单细胞表皮毛,其发育过程是一个受数千个基因共同调控的复杂有序的生物学进程。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功能鉴定研是阐明棉纤维细胞发育分子机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棉花纤维细胞的伸长直接影响皮棉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的研究还可以为棉花纤维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李氏无长绒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1,Li-I)胚珠长
有序介孔炭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非硅基介孔材料,不仅具有规则有序的介孔孔道,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高导电性,在许多高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有机自组装合成法的提出是有序介孔炭材料合成方法的一大突破。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结构的软模板直接引导炭前驱体的组装,经过固化交连,从而将模板结构复制到产物中。目前这个新兴材料合成领域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展开,各种具有新颖结构、形貌或性能的介孔炭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