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建交70周年以来,双边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很小,并且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均衡持久发展。因而,有必要准确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科学剖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本文首先基于贸易相关理论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以中国为报告国,运用统计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结构和贸易地位等方面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的贸易现状。根据综合性比较优势指数公式和贸易强度指数公式测算并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然后,在常用变量的基础上,试图在变量选择方面有所创新,通过引入农业用地面积、基础设施指标和制度距离等新变量,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利用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就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和潜力测算及实证结果,为挖掘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中国和伙伴国的GDP、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两国接壤、共同语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地理距离会增加贸易成本,阻碍贸易的发展。中国人口规模的增加会拉动内需,抑制出口,对贸易发展起阻碍作用。(2)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明显低于进口贸易效率,但中对俄农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仍有很大潜力,其出口贸易潜力的提升空间要高于进口贸易。(3)农业用地面积代表一国农业资源禀赋,对农产品贸易具有积极作用。基础设施指标会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其中,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关手续负担和班轮运输指数。关于制度距离,商业自由距离和贸易自由距离的增大,会导致两国在从事商业活动时产生不必要的政策阻力,阻碍农产品贸易发展;司法效力距离和税收负担距离会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司法效力距离越大,伙伴国的经济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贸易的开展;税收负担距离过大,会使伙伴国国内资源开采受到限制,从而减少国内生产,扩大进口贸易。根据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和潜力的测算及实证结果,本文从五个方面挖掘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第一,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提高市场匹配度;第二,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第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两国贸易往来;第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贸易成本;第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