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评价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及步态分析系统

来源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脑缺血的研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成熟的.为评价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国内外学者创建了多种行为学评价方法.本文对应用于针刺干预脑缺血研究的行为学方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步态分析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主要以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运动障碍,在脑缺血后期往往表现为步态异常。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模型,中动脉闭塞后主要造成单侧额叶、顶叶、颞叶、边缘系统、丘脑、单侧豆状核及内囊等部损伤,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受损。综合既往文献报道情况,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领域,对于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运用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主要还是Longa评分、Bederson评分、网屏实验、平衡木试验、悬吊试验、水迷宫及Y迷宫等方法,有些则是运用单一评价方法;部分评价方法至今尚没有统一标准。另外,这些传统评价方法均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种能记录并定量分析啮齿类动物模型脚步和步态的自助分析系统,不仅对大鼠缺血模型步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避免由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方法及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领域,大力推广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或耳鸣等临床症状.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的概念、详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为贾春生先生于2010年在《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提出。笔者在临床中有所变化,将所用毫针由0.25mm×15mm改为0.16mm
Ischemic stroke is a common cause of permanent disability in adults worldwide.Inflamm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mechanism is complex.Both pro-inflamm
目的:对中医药和针灸对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主要从研究的有效性、修复的机制方面查阅近10年来有关针灸和中医药对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文章及机制研究文章.结果:电针、火针、头针等单一疗法或两种方法并用的结合治疗对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同样显著.但是研究过于分散,缺乏各细胞、分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使机理研究较混乱,不十分明确.结论:中医药对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有显著疗效,但需要进一步深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电子检索以及手工检索,纳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与其他疗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临床研究文献,共757例患者入选.进行异质性检
探讨磁极美容针在面部损美性病症中的治疗范围和治疗方法.磁极美容针是采用永磁合金材料研制成的一种新型功能性针灸针,它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现代磁疗融为一体,协同发挥针刺和磁疗的综合作用.可治疗局限性病症、泛发性病症、肌肤老化症、养颜美白、磁极美容针由于针体纤细,针刺时对患者的疼痛刺激比较轻,患者易于接受。而且不受腧穴的限制,在面部应用比较灵活,比如在治疗眼部疾病时,毫针一般只选用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髎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康复科6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温针灸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温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56.5%(P<0.01).结论:温针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
过敏性鼻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属于中医鼻鼽范畴.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刘云霞教授运用腹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确切.薄氏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的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经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在治疗慢性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其作为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困扰着无数患者.介绍了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康复理疗科对热秘、冷秘、气秘的针灸治疗,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简单宜行,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看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中线旁开2.3寸的单条循行路线的记载可能是长期以来擅长灸法的人们通过其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专属于“灸”所用的一种腧穴定位模式,此外还可能有以重灸的方法来治疗疑难杂症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前列腺炎选穴规律.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献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283篇,涉及93个穴位、1312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14.11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中极、关元、三阴交、秩边、阴陵泉、气海;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任脉(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