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湾一区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来源 :2016低渗透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庆油田早期开发的三叠系低渗透主力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自然递减加大,平面矛盾突出.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加大.如何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充分动用剩余油成为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针对传统聚合物驱技术中聚合物线性高分子应用油层渗透率下限高(100×10-3μm2)、耐盐性和抗剪切性差等问题,以深部调驱扩大波及体积为主要目标,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向.围绕油藏诊断、微球机理、产品研发、工艺决策等开展技术攻关,2010-2015年在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先导试验效果显著,自然递减由11.5%下降到8.3%,含水上升率由5.6%下降到4.2%,提高采收率5%,展示出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高含水油田长期水驱过程中,导致地层非均质进一步恶化,注水低效、无效循环日趋严重,堵水调剖技术是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所用的化学剂笼统称为堵水调剖剂。本文介绍了柔性转向剂的性能、评价方法及技术特点.柔性转向剂是通过将柔性单体、特种共聚单体、增韧剂等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反应、造粒得到的一种柔性可变形颗粒,其具有柔性好,在地层孔喉中能变形通过的特点,能够实现深部调剖和封堵的目的;并且其耐温耐盐性能优
聚合物凝胶微球深部调驱是一项近年开发的新技术,按照不同的反应机理,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反相悬浮聚合三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了不同初始粒径的聚合物凝胶微球。通过微球的结构成分设计,控制微球的膨胀速度和膨胀倍率、耐温抗盐性、可注入性;通过聚合方式设计,分类制备初始粒径从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的微球:通过成分调控,实现微球之间黏结强度的改变,从而改变封堵强度:通过注入施工方式设计,实现自动化注入。聚合物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的存在,其产水率逐年上升,产油率逐年降低,调剖堵水工作的进行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其中,聚合物微球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增产的有效手段.为此,本文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百微米级初始粒径可控的核壳结构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微球,并对该核壳微球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核壳聚合物微球具有明显核壳结构
调剖已经成为提高开发效益、支撑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长庆油田调剖平均有效期6~8个月,有效期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目前所用主体体系弱凝胶、凝胶颗粒属聚丙烯酰胺类,在地层环境下易降解的问题,以延长调剖有效期、提升调剖效果为目标,采用橡胶和树脂类材料,通过共混、挤出和切割等工艺,研发了长效颗粒调剖剂WK-1.室内评价有效期达到24个月以上,强度大于1MPa,断裂伸长率大于1300%.在常规调
油井出水层一般为高压层,出油层为低压层;针对笼统化学堵水时堵水剂会优先进入低压层造成堵塞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先暂堵油层,再封堵水层的选择性化学堵水做法.优选了一种微泡沫暂堵剂,双管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表明,暂堵剂优先进入低压低渗透岩心,封堵后突破压力梯度15MPa/m,动态水驱降解120h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98%,满足暂堵的需要.暂堵后再注入凝胶堵水剂,实现结合油水层地层压力测试,形成了一种通过地面控
针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调剖堵水作业,研制了一种耐高温耐盐调剖体系.该体系是一种聚合物凝胶体系,由三元共聚聚合物、复合酚醛树脂交联剂、复合热稳定剂组成,具有耐温抗盐性能,可在温度80~120℃、矿化度大于50000mg/L的油藏条件下使用.通过实验确定,该体系的聚合物使用浓度范围为0.8%~1.0%,交联剂使用浓度范围为0.6%~0.8%,热稳定剂使用浓度范围为0.10%~0.12%.该体系的成胶时
新疆石西油田A区块清水河组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12.9×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油层.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导致油藏层间、层内以及平面矛盾突出,形成的低效无效注水循环场,低渗透层难以得到很好的动用,严重影响注水驱油效率.为了更好地挖潜低渗透层的油藏潜力,提高区块油层动用程度,采用以SR-3柔性转向剂为主、体膨颗粒为辅的多段塞深部调驱技术对水淹区域注水井实施调剖.利用体膨颗粒的强封堵性
针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含水上升快,局部注水指进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以"聚合物交联弱凝胶+预交联强吸水凝胶颗粒"的复合深部调驱体系进行调驱.聚合物交联弱凝胶为乌洛托品、间苯二酚复合交联而成,在60℃、120000mg/L的条件下成胶黏度为8000mPa·s,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而预交联强吸水凝胶颗粒为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共聚体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在上述条件下可吸水膨胀约15.4倍,复
长庆油田目前进入稳产期,堵水调剖作为一项重要稳产手段,年工作量近500口。如何通过利用含油污泥进行调剖,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找到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型油泥调剖体系研发、注入工艺优化、专用注入装备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选取安塞油田杏河区块清罐油泥,通过室内大量实验,研发的SG-1体系油泥携带量由8%提升至15%~20%,成胶黏度提升至38000mPa·s,有效期延长至8个
随着近年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措施重要性日渐突出,调剖井数逐年增多,年调剖500余井次,对应油井2000余口.现场质量监控和效果分析评价成为方案优化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人工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现场存在睡岗,堵剂质量等问题,开展了现场实时数据监控和效果分析系统的研发.最终目的,建立"选井—现场施工参数—堵剂配方—效果评价"的整体循环回馈机制,形成经验数字化,成果有形化的调剖辅助设计系统.目前,已完成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