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流动性固定投入的核心—边缘模型

来源 :辽宁省学位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经济学解释经济空间集聚现象的原因与机制,而核心—边缘模型正是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很大一类空间经济学模型沿用核心—边缘模型的思路,丰富和发展了空间经济理论.但这类模型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模型假设了固定投入为流动性要素.本文将土地作为固定投入要素,对核心—边缘模型进行了拓展,建立了一个具有非流动性固定投入的核心—边缘模型,研究土地价格政策变量与贸易自由度对产业集聚的共同影响.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现有成熟民用技术进行了理论上的整合,提出了海洋渔业行政执法“非接触执法”概念,并试图将通过“非接触执法”所采集的数据以法定证据的形式予以确定下来,以推动传统海洋渔政执法模式的变革,使之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同时,文章对“非接触执法”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运用的前瞻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以期使之更加完善.
本文以我国目前第三大事故频发的渔业船舶行业为研究对象,以启东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实践为重要基础,以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电和一般规律为基本依据,深入探讨了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实行“三化五覆盖”长效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对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解决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问题,实质是解决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依法行政目前已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之一.渔业行政执法作为海洋渔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渔业行政执法在执法程序、执法手段和执法水平上还远远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本文对渔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证据收集,进行了法理分析及探索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将作为最重要和最丰富的资源来支持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提高海洋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杜绝海洋生态资源的掠夺性无偿耗用,实现海洋生态资源的合理化有偿使用,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角度,阐述海域滩涂资源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及其价格表现形式,探讨江苏省省管海域渔业滩涂资源——江苏省“两沙”海域滩涂资源有偿使用的科学
产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协调方式,是产业组织的创新.本文将产业网络界定为企业网络和产业生态网络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产业网络融合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和设计依据,并借鉴模糊信息集结的方法整合了多方参与测度的专家信息,数量化地集成了测度者的经验知识等主观信息.最后,通过一个算例来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说明.
本文从安全生产的视角下谈谈现代海洋渔业管理的重点——渔业安全管理,搜集了东海区近几年来海洋渔业船舶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渔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本地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指出海洋渔业安全管理中应包含渔业安全突发危机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性事故管理.对于突发危机明确提出应制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突发危机应急预案》;对于生产性事故管理则提出一系列建议,比如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狠抓教育培训、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农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弊端不断突现出来,这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关注.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已经提上日程.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分析辽宁发展现代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综合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现代农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定量分析辽宁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全要生产率差距,提出辽宁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现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在人民币迅速升值的背景下,进口的地位不断上升,备受学者关注.与此同时,在东北振兴和“五点一线”对外开放战略双重契机的推动下,素来以内向型经济为主的辽宁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经济模式转变、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选用1985-2007年间辽宁省的进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利用时变参数的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进口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
基于融资结构变迁的视角,“金融倾斜”特指同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在我国间接金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直接金融虽经发展但规模和功能十分有限.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实证分析了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与地区经济波动的关联性,检验了“小冲击,大波动”金融加速机制的区域效应,并就东北地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