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金时期民俗钱币神怪题材考略

来源 :第三届中国民俗钱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怪题材作为民俗钱币中一个重要而又特别的种类既和民风民俗有直接关系,又和宗教信仰有着暧昧关系。探讨两宋时期民俗钱币中神怪题材,不可避免讨论南北不同政权与民族之问的差异,而其与不同宗教派系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两宋民俗钱币神怪题材前后并不一致,但是前后之间有承袭关系。金一方面继承了辽的传统,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北宋的传统,在进入元之前有一定的汉化倾向。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原来的北宋区域被金占领之后其地生活习惯并未有多少大的变化,所以就人物形象上而言更多的是沿袭北宋的人物形象和服饰造型。南宋则使从江浙一代从一个地域文化的地位升级为(地域)中心文化区域,明显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因素。其实,影响宋金神怪题材最大的因素是宗教因素,佛教题材在此类中的数量明显少于道教题材,道教符箓派和内丹派的区别和符箓派道教对于民俗的影响促使宋金神怪题材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和教派的地域化差异有着密切关系。神怪题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祈福纳祥,一类是降妖除魔。其形象都来源于宗教经典和民俗神话两方面的结合或某一方面的夸张变化,现实人物形象对神仙鬼怪的塑造提供了依据,符咒和文字则是形象的另一个参照系统,两者的结合既提供给我们艺术审美的问题,也展现了宗教仪式的概括化形象。 通过神怪题材民俗钱币的分析,为我们确定时间和地点系统化的体系提供了另一序列的参照标准。
其他文献
地方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这个特点导致以往对方志学的探讨,多体现于某个局部、某个细节微观方面实用技术的研究,而对方志理念、方志体系、方志思维等宏观问
会议
本文对第二轮所修志书的结构、基本目标,以及改进提高的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第二轮志书的“述而不作”与“述而有作”问题,探讨了第二轮志书应高度重视“三
会议
齐都临淄是我国先秦时期在推进历史发展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古都。仅以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之都城看,在当时之群雄逐鹿,大国争霸的历史风潮中,在政治斗争、经济发
会议
在花钱研究中,最容易导致无结果、各执一词的,就是不从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时尚流行审美立场行为逻辑去推导,而单独立足于图形本身。本文从路途概念、遇阻概念、危险
会议
厌胜一类经过多年的挖掘,无论收藏还是研究在近年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隐隐然已有和代表货币正史的行用钱分庭抗礼之势。当今对于花钱的认识超越了过去数十年、上百年
会议
花钱之有别于行用钱币最重要的是它不能流通,不作为货币来使用。但另一方面正因为花钱不像行用钱币那样正统、规范,由官家督造甚至皇上亲自审验它可以借助钱币的形制
会议
临淄齐国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很古老,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又长寿而年轻,一直延续到今天,依然朝气蓬勃。作者在这里仅以元建明修的临淄城四
会议
一般认为,民俗钱币的发源地在北方这点是整个民俗钱币界所公认的,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而到了明清两朝云贵川以及江浙地区成了民俗钱币的中兴地区这与彼时彼地的政治
会议
“花钱”之称,由来已久。《中国花钱》一书在比较了若干名目之后,认为:“‘花钱’这一称呼更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够概括全貌”。直到现在,“花钱”仍是使用频度最高
会议
喜欢收藏中国民俗花钱的钱友们,偶尔会收集到一些挂牌,多为方型铜质,上面记载的文字内客很丰富,可说是品种繁多。但一般都会写有诸如:“带牌赴席”之类的文宇。由于民俗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