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理论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间盘营养供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被动扩散而来,一是终板途径,二是纤维环途径。营养供应减少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始动因素。椎间盘退变中期细胞外基质降解。基质降解(包括胶原、蛋白多糖等)导致局部产生炎性和免疫反应,它们既是退变椎间盘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促进基质降解,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重的致病因素。退变椎间盘髓核可释放炎症介质并漏逸,炎性细胞因子的出现,既是椎间盘退变的结果,又是重要的炎性促进剂,进一步加剧了椎间盘的退变,可能在盘源性颈痛以及神经根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椎间盘退变后期,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基质与细胞粘附功能减退导致细胞功能减退,导致输入细胞中的各种“存活信号”转导中断,细胞失去信号刺激而凋亡。以椎间盘为观察主体,从组织功能、细胞活性、基因表达三个层次观察了“气血”的功能,初步认识到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过程与气血推动运行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颈椎间盘退变的根本原因。“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虚则滞而不行,瘀血之不除,新血则不生,引起“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劝、静力在维持颈椎正常位置和功能方面都起重要作用。颈椎退变是由于脊柱动静力装置失街,椎间盘退变主要是由于局部炎症增强和细胞凋亡增加。通过切除大鼠椎旁肌肉组织和颈椎后韧带,同时破坏颈椎动静力与动力稳定装置,由此造成的生物力学失衡。体外能培养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并维持其表型。2种模型建立方法发表在Spine。 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抑制炎性物质释放,降低局部免疫反应,延缓椎间盘细胞凋亡,调控椎间盘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特别是上调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说明益气化瘀方参与椎间盘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过程。该方总体正向调节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使椎间盘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益气化瘀方及拆方都可以降低退变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上调Bc1-2、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8,I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上调软骨细胞内粘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Integrin β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对FAK-Ras-MAPK和FAK-STAT1信号通路有明显上调作用。
其他文献
对针灸穴位实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指示了穴位的基本特性.在研究方法上,不外乎是解剖学、组织形态学、物理学、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运用.本文就多学科研究
痛风是因嘌吟代谢障碍产生过多的尿酸盐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伴有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病史.其病人关节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日久形成痛风结节.西药治疗副
会议
目的:观察针刺方法治疗高胆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高脂血症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足三里、合谷、中脘、天枢加口吸取血脂康胶囊,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其中神经根型最为常见.近年来笔者运用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疗效结果
颈性脑缺血是指椎动脉受压或周围的效感神经网受刺激,导致的椎--基低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而致的脑组织缺血.本文运用针刺颈部配合脉冲电针治疗颈性脑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
本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针灸的特色该论题:1、针灸特色的表现2、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重大意义3、在针灸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乳腺增生症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经大量组织形态学研究,乳腺增生连续、渐进的演变过程可导致癌变.多数资料认为其癌变率:囊性增生约为10%、小叶增生为1%-3%.近年来随着生
会议
针灸学科是创建于两千年前的古典学科.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昌盛与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一种主要手段.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针
会议
目的:进一步揭开穴位和经络现象与实质,腧穴与周围神经的关系以及人脑在针刺的效应发挥和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的功能影像技术即SPECT和PET,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神经传导路
会议
灸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本文阐述了灸法的源流,灸法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与规律。并指出当代灸法研究应。加强灸疗文献的整理;深入研究灸疗作用机理;注重研究艾灸取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