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测震、强震为一体的数据流服务的建立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一套集测震、强震动观测数据于一体的波形数据汇集交换平台,实现了测震、强震动数据的实时采集、汇集与分发;在地震速报中为克服测震记录限幅时分析的困难,采用仿真技术,把加速度记录转化成速度记录,然后用转化后的速度记录定位,解决了测震记录限幅时不能定位的技术难题;通过综合利用测震、强震动台网数据,在山东烈度速报系统中提高了山东地区的烈度速报的能力。
其他文献
平面弹性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理论是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本章从平面波理论出发,针对TTI介质推导了qP波入射三维精确拟Zoeppritz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到TTI介质精确的反射透射系数随观测方位的变化公式。该方程描述了TTI介质反射透射特征随介质弹性参数及对称轴角度的变化情况,表达了方位角对TTI介质AVO的影响。基于该方程重点分析了TTI介质的PP波反射系数随各向异性参数及对称轴角
本文通过实践表明,在重大天灾预测方面,可公度信息系方法有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本文通过已知数据、独立可公度元、预测分析等过程对我国长江、淮河大洪水灾害进行了预测。
本文选取紫平铺水库的2004年至2006年的水库地震数据,进行去噪、时频分析处理,通过对处理结构的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l)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地震数据都符合如下规律:振幅重心都会上升,频率中心、重心都会下降,其走势大致相同,频率中心与重心的距离在振幅重心先升后降的过程中,会先增大后降低为零,极少部分不适合该规律,可能是仪器等外界因素引起的; (2)蓄水前后,有50%左右的地震数据符合以下
本文介绍了TI介质中相、群速度的计算方法,分区多步非规则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原理。本文将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分区多步步规则最短路径算法推广至各向异性介质中,实现了二维、三维TI(VTI、HTI、TTI)介质中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的局部波数法,该方法直接利用不同形式局部波数之间的交点来获得场源体的水平位置、深度及构造指数信息,能快速地描述地质体的特征。通过模型试验证明本文方法在有无噪声情况下均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中国西部某地区的实测井曲线进行抽样研究,发现由测井声波时差曲线和密度曲线计算得到的井反射系数序列,其概率密度函数不是服从高斯分布,而是更接近于广义高斯分布规律。因此,广义高斯分布更能有效的逼近地下介质成层分布的规律。
本文针对传统FMM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中的问题,经加入角点、引入Vidale差分方法及双重网格技术,结果表明,改进后FMM射线追踪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改进Vidale差分方法明显优于其他差分格式。使用双重网格可以同时兼顾FMM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因此,改进后的FMM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且适应能力更强。
本文针对L75井区滩坝砂体预测的难点,对数据进行拓频目标处理,提取了3种优势属性进行属性融合研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将古地貌信息作为一种优势属性参与属性融合,融合结果能更好地展示滩坝砂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多属性融合相对单属性而言,能更好地反映滩坝砂体发育情况,能量半时、瞬时相位、弧长等属性应用效果较好;②通过古地貌信息与其他属性的融合显示,结果既包含了构造信息,又包含了储层信息,能
通过对机房主处理设备的彻底改造:构建整体的机房供电系统、构建高效的机房制冷系统、规范的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安全的机房监控报警系统,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支撑系统,确保了高性能地震处理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项目通过对深地震折射/反射剖面和宽频地震观测中的接收函数反演两种探测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以基础空间数据为支撑,通过GIS软件的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对中国大陆深部结构成果的综合展现和多方式检索。数据库的建设中运用了三维动态展示、剖面任意截取、图属互查和专题显示等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该数据库可为进一步研究深部结构的反演计算提供初始模型,为地震应急和分析对比深部结构成果等提供快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