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气候条件下的低能耗建筑设计--以重庆市建筑节能示范中心竞赛方案为例

来源 :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庆市建筑节能示范中心竞赛方案为例,主要研究分析了方案中对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自然风、光,地源)的利用和雨水收集及中水回收系统的应用.且利用ECOTECT模拟软件对设计进行模拟分析计算,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建筑能耗.
其他文献
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己然成为建筑业界的热门话题与趋势.目前,国内历史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的研究已经逐渐升温,然而在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认识以及实践上却存在着愈演愈烈的理解偏差.本文从国内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现状、历史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定位和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适应性策略三个角度出发,寻求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和认识,以探索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和对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论文从行为模式的角度研究城市社区防灾空间设计.为了研究社区的民众在重大灾害事故中如何防灾避灾救灾,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民众根本的灾害意识和灾害应急行为,并由此总结出民众的灾害行为特征反应.以期在防灾型社区设计中从灾害—环境—行为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的考虑逃生定向、有效疏散、灾时救援、避难通道、避难据点等防灾需求,并且提出防灾空间的设计对策.
地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良好、合理的交接关系不仅能保证各种车辆、人群顺畅行驶,也能快速、安全地引导乘客进出车站.本文以北京市十三号线五道口站为研究对象,其所处的城市环境非常复杂,研究中运用实态调研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地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接关系的11个影响因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五道口站的基础条件,提出一种立体交通方式——双分层交通系统,即一次分层为分流乘客和行人,二次分层为分流不同类型的乘客.
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正促使城市建筑走向了多元化与集约化的新时代.当前城市综合体己成为中国城市建筑高效集约化的代表,本文以前人对城市综合体的研究为基础,并选定城市综合体中HOPSCA这一最具活力的模式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提出在设计中要注意项目选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造就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并带动周边经济;交通便利,良好的交通系统可以支持足够的人流量并形成新的都市核心
城市公共空间人行通道的细部设计直接关系到行人安全与公共空间品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一直偏重于宏观效果的营造,而忽略了细节之处的周详考虑,由此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使用上的不便.本文针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人行通道细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安全"、"便利"两大理念为出发点,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步行环境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对路面、绿化植物、照明、排水设施、附属设施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城镇用地扩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苏州市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苏州市1985-2005年的城镇用地扩展信息,定量测算了1985-2005年苏州市各个地区的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协同扩张关系,为构建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和低碳城市规划体系提供参考.苏州市1985-2005年城镇用地
自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有效出路.本文在介绍低碳城市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低碳城市的影响因子,构建城市碳循环模型,构想低碳城市标准与发展低碳城市的思路.以长株潭为例对发展低碳城市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剖析,得出城市碳排放总量及构成,找出碳平衡缺口情况,提出城市生活低碳化、城市空间紧凑化、工业生产低碳化、发展模式低碳
目前针对低碳城市,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且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来探索"低碳城市"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文章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筛选出合适的指标因子.指标包含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交通、产业布局、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建筑群布局七个方面,共28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
"高碳"生活引发了热岛效应、大气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绿地具有缓解城市热导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城市绿地格局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制约,提出"低碳"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点: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绿地郁闭度和绿量,在碳源周围设置防护林,结合风向进行廊道规划,注重楔状绿地规划。以期为实现"低碳"提供有效途径.
虽然2009年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落幕,但"节能减耗,创建低碳生活"的讨论主题依然在继续.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自然成了当今规划师、建筑师的肩上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适宜地方性气候特征的绿色住宅设计"自然显得更加贴切与必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以成都地区的气候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应成都地区气候特征的绿色住宅设计策略,为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提供参考.真正的绿色建筑,其设计是立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