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cvsatt小站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2010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210工程中单收站系统建成后,形成了以北京主站为中心,覆盖全国县级以上气象台站的星型结构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改变了县级气象台站普遍存在的通信落后状况,大大增加了县站每天可得到的各种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数量,这对于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搞好对政府的决策气蒙服务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作用重大,为了确保单收站的正常运行,它的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维修也成了县局预报员日常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我省单收站多安装于1999年以前;电脑配置低,经过几年计算机设备已严重老化,性能明显下降,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死机或资料接收不全等故障,这就要求预报员每天都要例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己保证气象资料接收完整,充分发挥单收站在县局预报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介绍了汽车加油站在防雷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防雷装置安装的技术要求和解决雷击隐患问题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最后对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在常规检测中发现,在漏电保护器RCD负荷侧设计安装了浪涌保护器SPD后,个别会出现一打雷总开就跳闸的现象。解决方法是一、检查安装SPD后的线路是否仍符合RCD故障电流“剩余原则”;二、检查后续电路是否存在接地电弧;三、确定SPD存在质量和安装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静电感应现象及静电感应作用产生的感应雷现象发生的原理,概述了雷电静电感应作用产生的感应雷的危害,重点说明防御静电感应雷的方法,合理运用屏蔽、等电位联接、电涌抑制器、接地装置四种防御雷电静电感应作用技术。
主要介绍了UPS电源设备与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和结构特点,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地机房管理制度的建议。
研究气象图像的放大技术。提高放大后图像的清晰度。针对气象图像都是卫星远程采集的,图像需要放大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放大后的气象图像由于像素个数不变,显示图像区域变大,造成像素变形,变形后的像素很容易被破坏,导致放大后的气象图像清晰度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滤波插值的放大图像处理算法,通过对变形像素进行插值计算,补偿由于显示区域变大导致的像素变形,完整像素数量不足的缺陷,克服
日照时数是气象台站的基本观测项目之一。观测日照时数的仪器大多是暗筒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本文介绍了日照时数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药品保存、药液配制、日照纸表面去脂、感光效果检验、日照纸的涂刷、日照计的日常维护、日照纸的整理。
烟、霾、轻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常见的几种视程障碍现象。这几种天气现象对大气的透明度、稳定度等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观测中如果能准确地辨别它们,对大气的物理研究、天气预报、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部门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测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工作的好坏,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水平是每个台站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测报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常见问题就如何提高气象观测能力提出自己看法。
闽侯气象局观测站从建站到2007年经过了三次的迁站:1954.1~1956.12在福州市东门外鹤彬,即26.06’,119.20’;1957.1~1982.12在福州市城门公社胪雷大队,即26.00’,119.23’;1983年1月至今在闽侯甘蔗镇山前小山顶,即26.09’,119.09’。由于1954年到1956年时间较短,由于1954年到1956年时间较短且进行了两次迁站,为了与周围的闽清、永
漳州市气象局保障中心成立以来,市局领导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组建人员对自动站业务不够熟悉,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从保障中心的基本要求来说,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除自动站故障,保障自动站的正常运行,是摆在我们保障人员面前重要任务,保障人员必须具备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快速排除自动站故障的能力,但目前对于我们来说,经验的缺乏成为制约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瓶颈,正因如此,有时简单的故障被人为复杂化,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