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的育性

来源 :2006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一套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品种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CSSL群体,研究了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和02428/IR24杂种小穗低育性的遗传基础。 结果表明:Asominori/IR24组合的育性主要受第5染色体上的两个育性位点S-24(t)和S-31(t)及第6染色体上的S-5位点控制,其中S-31(t)为本研究发现的新育性位点,粳稻品种02428带有该位点的亲和性基因.02428/IR24组合的低育性主要受S-24(t)花粉育性位点的影响.育性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遗传背景中,S-24(t)位点处在Si/Sj杂合基因型时可使杂种小穗育性下降70%左右,而S-31(t)和S-5为杂种半不育位点.在籼粳全基因组杂合遗传背景中,当S-5i/S-5j基因型置换成S-5i/S-5j基因型后,亚种间杂种小穗育性可平均提高22.5%,接近正常育性水平,在S-5i/S-5j遗传背景中,S-24(t)和S-31(t)的Si/Sii纯合基因型不能改善亚种间杂种的小穗育性,说明S-5位点是影响亚种间小德育性的关键位点,在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中,必须首先克服S-5位点造成的育性障碍.本文提出了等位基因置换法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小穗低育性的技术策略.
其他文献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庆阳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对策以及安全生产与技术保障措施进行了综合论述.
为了探讨新的甜菜育种方法和创新甜菜种质,调查了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分离选择对甜策后代品系及杂交组合的影响.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幼苗下胚
会议
2009年,当之无愧的红色之年,“井冈山红色政权创建80周年”、“国庆60周年”……红色收藏随之掀起热潮。以毛泽东像章、毛泽东著作为主的红色藏书、“文革”瓷、抗日战争史料
本研究是在稻草全程覆盖条件下,通过设置种薯比较、耕作方式或播种方式,肥料品种和化学控制等5项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1.脱毒马铃薯出苗快,齐苗快,产量高,但每穴茎数偏多,商品薯率
会议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分析氯化钠胁迫下甜菜六个品种、品系幼苗耐盐、氯、钠离子含量、游离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结果发现,品种(系)间幼苗耐盐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幼苗
对来自国内外的50个品种9个物种(青狗尾草S.viridis、法式狗尾草S.faberii、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金色狗尾草S.glauca、S.palmifolia、S.pumila、S.grisebachii、S.que
会议
甜研310是多胚三倍体杂交品种,是以四倍体红色胚轴品系甜4N092R为母本,二倍体绿色胚轴品系甜202G为父本,按3∶1比例配制杂交而成,父母本种子混收,生产上利用其杂种一代.2001年配制
会议
抗病性的提高是现代作物品种成功推广的前提条件.小麦抗病分子机理研究将为抗性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抗白粉病分子机理研究入手,从小麦中克隆、研究了TaMlo,TaLRK,TaEDR1,TaPR
会议
以幼嫩叶鞘为外植体,对果蔗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高效的果蔗再生体系,即幼嫩叶鞘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MS+2.4-D 2.0 mg/L为诱导愈伤培养基,MS+2.4-D2.0mg/
会议
甜菜雄性不育单胚杂交品种甜单304是单胚二倍体品种,是由单胚雄性不育系TB7-CMS为母本,以二倍体多胚品系甜217-8为父本按4∶1比例杂交而成,制种时只收获母本雄性不育系的单胚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