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开发,日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针对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地名文化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名语词体系的思维模型,分析了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的特征和价值,进而提出了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并就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其他文献
娱乐化传播是公益广告近年兴起的一种发展态势,迎合了社会流行文化趋势,以公众娱乐心理为导向,在娱乐精神与公益主题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将娱乐的所有元素整合注入公益广告活动的策划传播中,通过激起公众感官兴趣和内心愉悦享受,潜移默化地构建公众与公益理念之间的情感联系.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公众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公益广告娱乐化的成因,并总结了该趋势的传播价值.
广告学专业以其产业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性,促成其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背后深藏实践教学的忧思.广告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却与广告人才的需求形成矛盾;广告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带来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资源瓶颈;广告人才培养定位严重趋同加剧了实践教学的困境.广告学专业形成的模拟和真实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数字营销传播挑战,普通本科院校需正视自身的实践资源条件,发展数字营销传播平台实践模式不失为
广告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商品市场形成买方市场,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关注,刺激其购买欲望,增加商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在广告传播技巧和广告创意方面花样翻新,更有一些广告宣传涉及商品信息真实性、公民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社会责任等传播理论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在人人都可以是信息传播者的网络环境中,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于中国快速蔓延的当下,关
传统广告专业教学主要以教师为课堂中心,进行一对多的单方向授课和案例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短时间内难以对需要掌握应用的知识吸收理解,从而导致后期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难以开展,并难以进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告专业学生历时三年的研究调查,针对新生代学生学习认知的习惯,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广告译著,大致可分为1981-1994年、1995-2006年、2007-2015年三个阶段.从译著数量看,前一阶段的总量及其规模均不如后两个阶段,译著数量大增源于中国广告业及广告教育的发展.从译著的品种看,三个阶段都侧重于引介世界广告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的作品.从译著的内容看,三个阶段都有较强的实务导向,第一阶段主要介绍普及性的实用知识,后两个阶段侧重介绍先进理念和操作工具
广告活动古已有之,中国广告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当今广告业蓬勃发展,亦受其影响.本研究选取唐宋时期的店堂装饰广告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一时期店堂装饰广告的形式、发展状况,以及与品牌营销间关系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此为现代品牌店堂装饰及营销提供借鉴.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对店堂装饰广告形式进行探索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统计
吴桥杂技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杂技之乡,近年来依托遗产旅游获得了一定发展,然而在产业延伸、遗产品牌建设、传统技艺与历史文化挖掘、杂技创新、行业规范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吴桥杂技的活化和可持续发展,而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其遗产价值链的重构.为了增强杂技遗产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吴桥杂技应立足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确立"继承传统,创新永恒"的根本价值,并从功能性、情感性、象征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这一特色价值体系.
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于2015年12月21日在重庆召开.会议主要就"创新驱动发展与流通业转型升级"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产生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和丰富的贸易经济专业改革方案.提出加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产学合作为载体,以协同育人为重点。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兴的遗产类型,既有遗产的共性,也有农业文化的特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在保护性前提下,遵循全域旅游理念,以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辐射其他产业和区域,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王金庄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核心区,本文通过田野作业和访谈,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梯田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村落蕴含的丰富文化类型,据此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期望对业界、学界有所裨益.
遗产的本质是权力话语,权力决定了遗产的选择与生产、解释与建构,一国政府对遗产概念与内涵的理解直接影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本文通过对1960-2015年期间中国遗产相关政府文件进行话语分析,探索中央政府视角中的遗产内涵特征和价值功能,阐释话语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结果显示,中央政府理解的遗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过去",自然遗产具有全体性和自然性,而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静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