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天然气管道喷射火热辐射计算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燃爆喷射火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和建筑的严重损害,为研究大型天然气喷射火燃爆特性,使用CFD计算软件,对质量流量在5 kg/s以上,压力分别为12 MPa与6 MPa,泄漏孔径在25 mm、50 mm与100 mm时的高压天然气喷射火进行仿真,得到这六种工况下喷射火火焰尺寸、温度分布和不同高度下热辐射强度分布曲线,并得到喷射火长度与宽度和泄露孔直径的线性变化关系。与喷射火常用的Thornton模型对比,仿真结果计算的火焰长度基本符合,热辐射结果在泄漏中心30 m以外基本相近,两种方法都可用于估算远距离喷射火热辐射强度,为天然气设施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水中兵器的安全性,推进水中兵器战斗部不敏感弹药技术的发展及试验评价体系的制定,提出分析了几种战斗部安全性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思路,并结合现有的弹药安全性考核试验方法及评估准则对采用安全性设计的某型重型鱼雷战斗部样机进行试验考核,重点对弹药的快速烤燃、慢速烤燃、子弹撞击、破片撞击、跌落试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满足弹药安全性考核要求,为探索不敏感弹药设计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运用ANSYS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弹药包装箱及防护组件实体模型,并对包装箱三种跌落方式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即包装箱底面与冲击平面平行、包装箱底面与冲击平面成45°夹角且弹头方向向下、包装箱底面与冲击平面成45°夹角且弹尾方向向下,根据结果分析包装箱及防护缓冲组件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对包装箱内部缓冲包装组件泡沫厚度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弹药包装箱跌落瞬间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对包装箱跌落安全性进行优化设计。
会议
为研究球形钽钨合金的侵彻性能,以DU合金作为对比,运用Autodyn软件对球形钽钨破片和DU合金破片进行终点弹道毁伤模拟,数值仿真实验分为两组,A组实验为钽钨合金破片和DU合金破片侵彻Steel4340靶板,B组实验为钽钨合金破片和DU合金破片侵彻Q235B靶板。实验结果表明:DU合金破片在侵彻Steel 4340靶板时的侵彻性能要优于钽钨合金破片,钽钨合金破片在侵彻Q235B靶板时的侵彻性能要优
为了提高装甲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一种含SiC-A1与水做夹层的复合装甲结构。通过AUTODYN软件对聚能射流侵彻复合装甲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对比装甲(RHA)、含水介质装甲、含SiC-Al与水做夹层的装甲防护性能,并对SiC-Al在水层中的位置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含SiC-Al与水做夹层的装甲抗射流侵彻能力最佳,且SiC-A1在水层中时抗侵彻效果最好。
为了获得弹头侵彻不同厚度玻璃后的运动状态,选取了一种弹形系数的单质材料弹头,分别侵彻3mm、5mm、10mm厚的普通玻璃,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拍摄弹头侵彻玻璃后的运动状态,同时测速装置对弹头入靶速度进行测量并对弹头进行软回收,得到了侵彻不同厚度玻璃后弹头质心位置和弹头攻角等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回收弹头进行测量,对多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得到
为了研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对乌鲁木齐地铁隧道掘进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利用HHT分析方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将复杂的爆破振动信号按其波动尺度逐层分解为若干IMF分量,并结合分形理论对IMF分量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IMF分量可以明显揭示出爆破振动信号中的频率特征,随着测点远离爆源,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复杂程度逐渐降低;振动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与场地介质的相互作用,携带了包含着
针对目前钢筋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下动态测试的实验仪器要求苛刻,其动态粘结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光圆钢筋混凝土的动态拉拔现象。从钢筋-混凝土界面的粘结特性出发,基于有限元的内聚力单元模型,将内聚层单元的损伤模拟界面间的化学胶结力、机械咬合力的弱化过程,发现试验中所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在粘结段内,距离加载端越近,钢筋中的应力峰值越高,远离加载端的位置,钢筋中的应力峰值越小。在
本文报道了薄型水槽中产生空泡的机理和这些气泡对海洋细菌的杀菌效果。利用水中放电产生水中冲击波,通过纹影法观测这些波在水槽中的传播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菌体实验来预测杀菌效果。可视化结果表明,这些空泡的生成是由于在壁表面传播的应力波导致的。这些应力波是由于瞬间的高压放电释放了很多能量导致水槽的壁面变形引起的。从菌体实验结果来看,空泡的溃灭运动带来很高的杀菌效果。
“911”事件发生后,火灾和爆炸冲击作用下钢结构性能的研究大量涌现,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火灾和爆炸载荷的单独作用。因火灾作用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二次撞击而导致建筑物破坏的情况,不仅需要考虑火灾和撞击载荷共同作用时温度对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影响,还需考虑撞击过程中撞击物与建筑结构的接触问题,鲜有相关研究,因此进行高温和撞击荷载共同作用下钢结构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