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西门子超超临界汽轮机ATT试验风险及控制

来源 :第十四届长三角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上汽西门子超超临界汽轮机ATT试验的风险,提出一系列防范对策.优化改造后,通过模拟电磁阀卡涩试验对ATT试验的风险进行评估、评判,得出在线ATT试验的风险情况,为国内同类型机组ATT试验的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研制了一种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为主储能材料的中低温相变材料.通过添加成核剂纳米Al2O3、纳米TiO2、纳米石墨粉、多壁碳纳米管和增稠剂聚丙烯酸钠(PAAS)对Na2HPO4·12H2O改性.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减少过冷度的同时会破坏Na2HPO4·12H2O的相变特性,添加3wt%的纳米Al2O3可以减少40.7%的过冷度,添加4wt%的纳米TiO2可以减少44.6
2016年《巴黎气候协定》的签订使得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碳减排”.基于化学吸收的燃后区CO2捕集方法是目前存量燃煤电厂短期内最直接有效的CO2减排方法.本文系统性介绍和总结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备受关注的应用于燃煤电厂的三种CO2化学吸收工艺——醇胺法脱碳、氨法脱碳和CaO碳酸化/CaCO3煅烧循环脱碳.详细阐述了这三种工艺各具特色的反应原理、优缺点及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重点介绍了三种工艺在世界范围内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前反馈的SCR喷氨控制技术,通过对机组不同运行状态的氮氧化物浓度建立数据库,分析喷氨控制的干扰因素,采用模型辨识技术,建立喷氨控制的预测动态模型,实现对SCR喷氨控制的优化调节,提高还原剂喷入的响应性.本技术在某3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
在槽式抛物面太阳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中,数据往往具有随机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建模方法经常做出大量假设,导致仿真精度不高且复杂.以槽式抛物面太阳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理论模型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互耦合,通过集热器热性能室外动态试验,建立工质出口温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校正模型.引入Levenberg-Marquardt(LM)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及阈值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校正模型可
本文对一种新型相变蓄冷材料的蓄放冷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以期通过此分析法找到新的节能方向和措施.以甘氨酸水溶液复配丙三醇制得新型相变材料,然后对该材料进行热物性测试实验并将所得数据结合热力学模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材料终温的降低,系统蓄冷量变大,但火用效率却在逐步降低,初温的影响不大.因此,通过对材料温度进行控制等措施对节能和提高能量利用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在蒸馏水中加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纳米粒子,选用亲水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NWDIS为分散剂.经过超声波震荡,配制分散均匀稳定的MWCNT-H2O纳米流体.利用真空法制冰闪蒸实验系统,设定系统压力为100Pa,研究在吸附作用下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粒子浓度、TNWDIS与MWCNT配比对闪蒸制取冰浆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可消除闪蒸制冰的相变蓄冷阶段、缩短液相降温时间使流体更早出现
随着煤化工的发展,煤化工产生的废水中氨的后续产品工艺也相应丰富起来,因此酚回收装置稀氨水品质也至关重要,稀氨水的质量对烟气脱硫系统影响非常的大,其中稀氨水中的酚、油超标会影响烟气脱硫系统的正产运行,本文对影响稀氨水的质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改进的措施.
本文依照热量法的基本原理,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比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参考火电机组热电联产的供热比计算公式,提出了联合联产机组的供热比计算公式.通过典型的算例,对比了蓝天燃机厂的供热比经验公式和文中新提出的供热比计算式的计算结果,说明了后者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为供热标煤耗的计算提供参考.
如果继续加大资金、科研及产业化程度上的投入,中国的确有可能凭借超导行业,登上超导行业的制高点.基于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未来将有数亿乃至数十亿千瓦的电力由西部向东部输送.尽管可以采用优于传统高压输电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但如果全部采用特高压输电,可能需要上百条输电线路,从而占用大量的输电通道.高温超导电缆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和高载流密度的特性,可以实现比特高压更大的传输容量(例如电压为±500kV的高温超
相变材料的过冷在蓄热方面一直被认为是一大缺点,但是使材料处于长期、稳定的过冷状态,可以让季节性储热成为可能.为了保持稳定高效的内能,保持储热材料过冷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本文采用三水醋酸钠作为储热介质,加入不同比例的去离子水形成不同盐水比的溶液体系,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度和冷却温度下各盐水比溶液过冷的稳定情况和多次循环实验后过冷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越大、冷却温度越低,溶液的过冷稳定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