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TS1蛋白在肝组织及HepG2细胞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LZTS1蛋白在正常肝、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我院正常人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标本共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不同肝组织样本中LZTS1蛋白,光镜下观察LZTS1阳性细胞表达定位和分布,按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半定量计分.同时培养HepG2人肝癌细胞系,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HepG2细胞中内源性LZTS1的表达,并以正常肝细胞L-02为对照.
其他文献
目的 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Th1,Th17,Th22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NK细胞,ILC细胞)分泌,作用于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和肝细胞等.IL-22在肝组织中可发挥保护或致病作用.有研究显示,IL-22在小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然而其在人类
会议
目的 构建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无病毒参与的肝细胞永生化载体,并在HL-7702细胞中初步应用及验证,为进一步构建新型人源性永生化肝细胞株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BR反应和LR反应,以及酶切连接,构建基于PiggyBac的肝细胞永生化载体PB hTERT/E2A/eGFP/F2A/neo;将永生化载体与辅助载体pCAGG-PBase共转染HL-7702细胞,药物筛选
会议
目的 构建PNPLA3 I148M肝脏特异表达质粒,并在细胞水平进行表达验证.方法 根据NCBI上PNPLA3的已知序列,全基因合成PNPLA3基因的cDNA片段.利用PNPLA3的cDNA片段为模板,通过两轮PCR的点突变,构建出PNPLA3 I148M突变体,连接至表达载体,经转化、各挑选2个克隆、菌液培养和质粒抽提多步后,进行酶切验证,同时以野生型PNPLA3为阳性对照.
会议
目的 探讨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PCR技术得到PNPLA3基因野生型和I148M突变型的完整编码序列,将序列克隆到载体质粒pEGH中,构建载体质粒pEGHPNPLA3和pEGH-PNPLA3 I148M;载体质粒pEGH-PNPLA3或pEGH-PNPLA3 I148M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得
会议
目的 原发性肝脏淀粉样变性是肝脏中一个少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或lambda)在肝组织中过量沉积.淀粉样物质长时间在这些部位的沉积导致了肝大、肝功能异常、腹水和门脉高压、肝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使得临床诊断更加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对我院病例的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来更好的认识这个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证据.
会议
目的 许多不明原因的儿童和成人胆汁淤积症患者存在遗传基础,外显子组测序是一种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 ,可用于探索此类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本研究利用外显子组测序对一例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由此阐述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胆汁淤积症患者个体中的应用.
会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8-55岁,平均48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有重度脾亢症.本组巨脾的诊断标准为平卧位时,脾脏超过脐平线,或(伴)横径超过腹中线.本组均伴有重度脾亢.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血小板低于3万、白细胞低于2千,其中血红蛋白71 ~ 103 g/L,平均为87.5 g/L.红细胞压积0.26~0.32.平均为0.29,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
会议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制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我院10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化验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多见于女性(97.7%).35.7% AIH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H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为
会议
目的 本研究对院内收集到的近10年的肝吸虫病合并肝胆管性疾病的25个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肝吸虫感染与肝胆管疾病及胆管癌形成的关系,同时寻找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方法 25病例中,男性21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46.68岁.本研究收集了医院内近10年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疾病25个病例,分析地域分布、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诊断方法 .结果 25个临床病例中,来自黑龙江省1例,吉林省
会议
背景 患者女,55岁,间断乏力3年,发现肝肿大1年,皮肤巩膜黄染10天,2年体重下降约20公斤,于2013年3月18日收入我科.方法 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5厘米,剑突下约4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8g/l,凝血常规:PT 14.7s,PTA 68%,肝功:AST 91u/l, ALP 314U/L, GGT176U/L, ALB30.1g/l, TBI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