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难点探讨与科研方向思考

来源 :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之争甚嚣尘上.现代医学以其讲理清楚,用药后疗效可靠而迅速得到认可,称之为"科学".而中医本身看起来对疾病的认识模糊,理论繁杂,说理似玄,疗效又时灵时不灵,渐渐被认为"不够科学".从临床来看,中医西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疗效,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与西医两种医疗体系如何更好地结合一直是从业者深思的问题.但两种医疗体系可不可以结合?应该怎样结合?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人能够很好地回答.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应该从中西医治疗的理念、具体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寻找最恰当的结合方式。从目前研究及临床来看,中西医在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疗效评价方面能够达成一致,而在具体的治疗方法、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时间等方面尚有较大不同。
其他文献
亚健康为一种临界状态,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即使没有明确任何的疾病,却出现精神活力下降以及适应能力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的话,容易引起人们心身疾病.中医体质:人体的禀赋是由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并在形态、心理以及生理功能上是较为稳定的特征.中医体质学是:以生命个体人为研究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不同体质的构成特点、演变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分类标准,来应用在指导人们疾病的诊治、预防、康复以及养生.本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民族智慧之花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而作为中国文化另一朵璀璨之花——五运六气,其运气的周而复始的更替正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基本的转换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共通点.五运六气和二十四节气均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每年的大寒节,刚好是该年五运六气的开始,以四个节气的时间段,划分成中医运气学中的六个气.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
"虚火"证是由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的一种常见证候.《内经》虽无虚火证的记载,但有相关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论述.如《素问》云"阴虚则阳亢""阴虚则内热",认为虚火证病机为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导致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出现热象的临床表现,并记载"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治疗原则.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将火以虚实分之,认为"虚火可补,实火可泻"[纠,为虚火证的辨证
由于环境的变化、饮食的异常,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破坏明显,当滑膜增生持续、血管翳侵袭,可使骨质破坏,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因此,抑制受累滑膜增生对于保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非常关键.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西药主要是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和慢作用药,疗效六成到七成之间,而药物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寻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是摆在医学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攀升趋势.临床常见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不愿意手术治疗,或经西医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和/或肝功能异常,不宜继续使用杀胚药的异位妊娠患者,可选择单用或加用中药治疗.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药及米非司酮片口服,加中药外敷,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不断提高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舒适度是老年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舒适是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病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Richards、Watson强调舒适对个体健康至关重要.针对老年卧床患者皮肤干燥、多屑和粗糙,皮脂腺组织萎缩、功能减弱,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特点,为其进行床上洗浴,加强头发、皮肤、会阴部等全身皮肤的护理,对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
IgA肾病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沉积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改变,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多发于青壮年,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病因之一.西医治疗本病,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主,对于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者,结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罗月中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所有继发性或原发性的慢性肾脏疾病对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引发肾脏萎缩,导致肾脏的基本功能无法维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电解质、酸碱、水失衡,代谢异常,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损害、神经病变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从起病到开始肾功能不全的间隔时间不定.一些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为经济因素,无法承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的治疗费用,而中药灌肠临床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治疗过程中以机体肠道黏膜
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消渴病有专篇论述,后世总结其辨治特点为分上、中、下三消论治,主要涉及脏腑为肺、脾、肾。而且这种论治方法一直指导着临床对消渴病的治疗。但从仲景论治消渴病来看,并非仅从上、中、下三消论治,涉及的脏腑也绝不仅仅是肺、脾、肾三脏而已。还与膀肤气化、营卫气治、肝气调畅、三焦通调等关系密切。现就从厥阴病辨治特点来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加以论述。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影响中医药事业继往开来的关键环节.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乃是中医药理论和他们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全面系统而有重点地整理总结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彭胜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