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 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我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3762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538%. 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方法: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各省区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研究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要素对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所起着贡献作用.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2003—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分别为73.09%、15.51%和11.40%.研究结论:土地贡献维持在稳定水平;应更加重视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劳动与资本扮演着比土地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提出城市内涵式、土
研究目的:在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论:2000-2011年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从2006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在2010年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针对土地城镇化超前的现象,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高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强集约节约用地,控制建成区面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财政可持续性的理论内涵和测度方法进而研究我国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演变规律,并探讨可持续型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Z-Score法,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1999~2006年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数从9.13下降到-4.52,2007年小幅回升到-1.64,2008年是我国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最低时期,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数仅为-9.83,2009年以来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
研究目的:本文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功能.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笔者通过对城镇建设用地功能的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历程的介绍,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新模式.研究结论: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手段.但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评价
研究目的: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等.文中论述了
研究目的: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的调查,发现其对新农村建设、地方城镇化发展道路等产生的作用,以为当前地方城镇化的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村发展的三方共赢.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统筹城乡发展拓展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同时也让新农村建设获得了充足的外来资源,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城镇化的路径和人群特征,找寻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具体途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城镇化分为农民工迁移为主体的主动城镇化和被征地农民为主体的被动城镇化,安居和乐业是分别是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人群关注的焦点.研究结论:产业-城镇协调发展是解决安居和乐业的关键.除了安居和乐业并重外,可持续性城镇化提升的制度供给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考虑代际差异、提升综合资本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传到机制以及传导途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包括直接性政策工具和间接性政策工具两种.直接性政策工具是指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土地政策,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价格管制、土地用途管制等。间接性土地政策工具是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金融、土地税收、土地执法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产业将会不断出现,各产业对土地的用地需求也不断增加,土地与土地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我国应该打破传统农用土地二维平面利用模式,构建农用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模型。农用土地的三维利用有许多优势特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缓解用地压力;促进农业与科技的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