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权力状态对伦理属性产品偏好影响研究

来源 :营销科学学报编辑部,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mb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考察了权力感知对不同产品诉求偏好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拥有权力的状态会使个体更加注意自身内部需要,所以高权力者会更偏好自利诉求的产品,而低权力者由于更易注意到环境中的他人,因而更偏好伦理诉求的产品,也就是说,相对于高权力者,低权力者更偏好对伦理属性进行宣传的产品.而当启动个体的自我担当时,这种高权力者与低权力者对产品伦理诉求偏好的差异就会消失.对不购买伦理属性产品预期产生的愧疚感中介自我担当与权力感知对伦理属性产品偏好的交互效应.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影响伦理属性产品偏好的因素和如何提高消费者对伦理属性产品的偏好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基地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试验方式逐渐引起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关注,然而对于产业基地的形成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与“感知中国”信息中心建设相关的477条新闻,采用纵贯研究与内容分析法对案例加以研究.发现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使用了更多的即时信息,考虑了更多的备选方案用来降低各种客观不确定性,通过政企互动解决冲突能够降低决策所面临的各种主观不确定性,一
为摆脱竞争困境,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有文献集中讨论了制造业服务提供对企业的经济影响上.而对企业战略管理实施,即战略一致性,及社会网络中的社会技术能力的影响却很少涉及.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从制造业服务提供的视角探讨了战略一致性、社会技术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提供本身并不是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直接刺激因素.而是有赖于企业战略一致性、
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社会公民行为的表现,也是企业借以提升自身形象和消费者态度的重要途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是企业选择不同的对象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反应,对此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本文探究企业资助强势对象或弱势对象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赞助强势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效能感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赞助弱势对象通过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温暖感知而影响他们的品牌态度
本文根据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的新特点,将创新网络的全球化程度和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两个维度相结合,组成高全球化-高开放度、高全球化-低开放度、低全球化-高开放度和低全球化-低开放度四种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并将跨国公司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跨国公司具有最高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同时其突破式创新绩效要高于渐进式创新绩效;而实施其他三种战略的企
百度百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而对个体的购买和决策产生影响.企业采取何种治理策略才能够最有效的释放百科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介的价值,对此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本文归纳了三种社区治理策略,即监管、社区构建和用户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治理策略均会正向显著影响用户参与百科社区知识贡献的意愿.此外,研究还发现,用户就绪度中介了治理策略和知识贡献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索品牌丑闻后契合度不同的慈善捐助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品牌消费意愿的修复效应.研究发现较之低契合度的慈善捐助,高契合度的慈善捐助导致更高的品牌信任重建;较之低契合度的慈善捐助,高契合度慈善捐助导致更高的消费意愿恢复;品牌信任重建在修复效果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丑闻后的感知责任起完全调节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营销联盟获得发展所需资源.本文的二手数据来源于本土上市公司,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何种类型的营销联盟能给联盟双方带来更好的绩效.首先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中营销联盟公告对异常回报率有正向影响;其次验证了短期内规模式联盟比链接式联盟拥有更好的绩效,小企业比大企业拥有更好的绩效,为中国企业选择联盟伙伴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探讨了中国股票市场对不同种类事件信息反应程度不
根据系统合理化理论,当消费者所在的系统遭受威胁时,消费者会表现出为系统的合法性和有序性进行辩护的行为.本研究证明了中国消费者也存在这种动机,并影响了他们对于本国和外国产品的评价.当他们接触到关于中国国家系统的消极(vs.积极)信息时,采取了间接的方式为国家系统进行辩护,即提高对本国产品的评价,降低对外国产品的评价(实验1和实验2).但是这种通过产品评价支持国家的行为还受到产品地位的影响.当面对的低
品牌忠诚度受到营销学者和销售人员的重视,不同的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存在差别.本研究讨论了在时装市场中有效划分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方法,经过比较研究发现,在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时,国家作为划分品牌忠诚度的方法更为有效;在文化背景差异较小,时尚生活方式作为划分品牌忠诚度的方法更为有效.
本文围绕生态消费,利用调查法探究社会价值取向对生态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更可能进行生态消费,并且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内群体认同对生态消费产生影响.但是在面子意识的影响下,亲自我者的行为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面子意识较低的亲自我者相比,面子意识较高的亲自我者实施生态消费的行为倾向得到显著改善,更可能进行生态消费;而面子意识对亲社会者的生态消费行为影响效果却变得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