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磷石膏与赤泥在环保建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潜力

来源 :第二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sxf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探讨了磷石膏与赤泥在环保建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潜力。首先介绍了磷石膏与赤泥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其在环境影响和处置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其在环保建材中的可行性,包括资源丰富度和可获取性,以及环境影响分析。接着通过案例,阐述了磷石膏与赤泥在水泥生产和砌块制造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利用技术创新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平衡环境与经济可行性的建议,以及展望了磷石膏与赤泥在环保建材领域的未来前景。通过研究,认识到磷石膏与赤泥的综合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氢氧化镁(MH)是符合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重要无机阻燃剂之一,是用于线缆制造所需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关键原料。为满足能源和信息技术发展对线缆载体所提出的火灾安全和热管理等多样化需求,以MH阻燃的聚烯烃复合材料面临阻燃效率低和导热性能差的双重挑战。本论文以石墨烯薄片(GNP)和氮化硼(BN)作为两种典型的二维无机填料,研究二者与MH的协同阻燃作用及其对聚烯烃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的
学位
文章通过对LNG冷能发电利用领域的调研,介绍了当前国内外LNG冷能发电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现状,结合当前中国LNG接收站对LNG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已规划建设冷能发电项目接收站中CPG系统的差异和技术方案特点。结果表明:LNG大型接收站建设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冷能发电系统已初步形成成熟、统一的技术方案,可批量实现工程化应用。
期刊
为生产高软化点改质沥青,通过提高反应釜温度,提高闪蒸罐真空度以及对原有改质沥青装置工艺流程优化调整,生产出软化点在118~130℃,结焦值大于60%的改质沥青。
期刊
目前的泥沙测验技术水平,还无法实时直接测得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率或断面平均含沙量过程,该文根据水文规范相关要求,对高州(四)水文站2013—2020年泥沙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求高州(四)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实行间测的可行性,以提高测验效率,为水文巡测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高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体积分数超过40%)具有结合不同组分长处、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应用范围等优点,因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填料的填充量高,通常会带来以下两个弊端:(1)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熔体粘度大,流动性差,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能耗增加;(2)由于填料与聚合物基体的极性差异较大,两者的相容性较差,导致填料无法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最终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针对上述
学位
为了研究不同光泽纸张的印刷样品对色差评价的影响,对印在哑光、半光、高光三种不同光泽纸张上的5个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基本颜色中心区域,约1100对颜色色样,采用心理物理实验方法中的pass-fail,分别测得23名色觉正常的观察者对不同纸张不同颜色的辨色特性。分别对四个典型色差公式CIELAB,CIE94,CMC,CIEDE2000和CAM02系列CAM02-LCD,CAM02-SCD,CAM0
期刊
为了研究人眼对反射样品颜色在恰可察觉小色差辨色阈值水平上的颜色视觉特性,对印在半光相纸上的17个CIE基本颜色中心区域,约1000对颜色色样,采用心理物理实验方法中的固定刺激法,在CIE1976a*-b*平面上分别测得16名色觉正常的观察者在不同颜色区域的辨色阀值,并以色度椭圆表示辨色阈值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详细处理和分析表明,等明度a*-b*平面非视觉均匀,人眼对一、二象限的色宽容度普遍高
期刊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坝下游分组悬沙输移特点发生改变,不同河段冲淤过程有所差别。基于1999—2018年坝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及固定淤积断面地形数据,分析汛期分组悬沙输移的沿程调整特点,建立分组悬沙输移及河床边界条件双重影响下不同河段河床累计冲淤量的计算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汛期各组沙输沙率远小于蓄水前,且中沙输沙率降幅最大,在各水文断面平均降幅为85%;沿程上细沙输沙率基本不恢复,而中沙和粗沙恢复距
期刊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决策理论方法,在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部分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类和介绍,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提出了这类方法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期刊
为了高效提取罗布麻韧皮组织中的罗布麻纤维,利用化学-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除去罗布麻韧皮中的果胶和其他杂质。分析预酸、碱煮、酶处理在不同温度、浓度、时间条件下对罗布麻脱胶效果的影响;通过场发射高倍扫描电镜观察罗布麻脱胶前后的表面形貌特征,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罗布麻纤维的化学结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脱胶条件为:在对织物质量1.75%的硫酸溶液,温度65℃,时间55 min的条件下预酸,在对
期刊